在灵武白芨滩的静谧一隅,一片片桑葚树正悄然孕育着生态与经济融合的生机。曾经简易的桑叶茶车间,如今已升级为集桑叶处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标准化基地,机器运转声与清雅茶香交织,映射出这片沙区生态产业焕新的步伐。近年来,银川市税务部门紧紧围绕地方生态发展布局,以精准政策“滴灌”、靠前服务“护航”,助力一批生态特色产业逐步壮大,为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注入税务动能。
步入升级后的桑茶加工车间,环氧地坪光洁平整,揉捻机、杀青机、灌装机等新设备沿工艺流程有序排布,现代标准化生产气息扑面而来。“税收优惠政策为我们的设备升级和技术改造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车间负责人杨阳介绍,目前林场年产霜后桑叶茶约3000斤,日均产量达60斤,严格遵循的“六斤鲜桑叶出一斤干茶”的传统工艺标准,让这款特色茶饮不仅成为了市场青睐的“生态珍品”,更带动周边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产业的长久活力,需要生产端的提质增效,更离不开消费端的模式创新。银川市税务部门深入调研企业需求,精准落实支持农业企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助力当地将桑叶茶、桑葚饮料、鹿产品等“生态好礼”,与“青绿莳光”露营基地、枣博园动物科普园等旅游项目深度融合,逐步形成“农业观光+产品品鉴+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径。同时,通过“税务管家”团队一对一精准辅导,确保税收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帮助企业构建起“生态优化——产品增值——生态再投资”的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近年来,电商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白芨滩桑茶也在积极借助电商平台打开市场、拓展销路。银川市税务部门主动靠前,组建专业服务团队,聚焦农产品电商领域涉及的相关税收政策开展专项培训,指导企业准确掌握操作要点,为电商新业态合规发展提供税务支持,让企业得以安心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我们正筹备通过直播展示桑林采摘、手工制茶和鹿群养殖的场景,让更多人了解沙区生态农产品。税务干部上门与我们面对面交流,帮我们这些电商‘新农人’解答了不少困惑!”杨阳的话语中满是信心。银川市税务部门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剖析+互动答疑”等形式加强宣传辅导,帮助从业者深入理解税收政策,提升涉税风险防范意识,让白芨滩的桑叶茶香随着网络飘向更加广阔的市场,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
如今,在税务部门的精准服务与政策护航下,白芨滩的生态产业正在以更强劲的势头扎根生长,为全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写下生动的注脚,也让“白芨滩经验”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通讯员 张靖 王皎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