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学双(右二)看望慰问先天性心脏病救治项目受益贫困户
“我们从前辈手里接过了闽宁协作的接力棒,就一定要把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使命任务完成好,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闽宁两省区人民的深切期盼。”福建援宁挂职干部,隆德县委常委、副县长樊学双说。
2018年12月,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已在隆德县挂职两年的樊学双没有选择离开,继续和第十一批援宁挂职干部朱小珊留在隆德,紧扣脱贫攻坚任务,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不断创新帮扶措施,凝聚社会力量,积极深化产业帮扶,持续增强群众“造血”能力,扶贫协作硕果累累。
家住神林乡辛平村的辛宝同是受益户之一,在他26岁那年因为一场疾病导致截瘫,因为看病欠下了几十万元的外债,日子过得异常艰难。辛宝同的情况被樊学双知悉后,将他安置在残障人士托养中心,并根据他的身体情况提供了就业岗位。在樊学双、朱小珊的努力下,托养中心协同残障人士一起成立了隆隆薯助残商贸中心,从助残到培训,他们利用各类资源,紧密对接。如今的辛宝同年收入接近13万元,主动申请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
“辛宝同创业中的艰辛,我感同身受,也更加坚定了要想办法帮助贫困乡亲致富的信心。”樊学双说。
樊学双、朱小珊克服条件艰苦、语言差异等困难,主动融入,真抓实干,精准聚焦,科学谋划。2019年,围绕残疾人托养、康复、就业、创业等工作,投入闽宁协作资金840万元,用于建设隆德县残疾人托养创业中心、新建3个乡镇分中心、托养贫困重度残疾人224人、安置就业143人。
樊学双、朱小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和组织残疾青年结合自身特点,创办了残疾人电商合作社,运营“隆隆薯”农副产品线上微商城和厦门、成都等线下实体店,2019年以来,实现销售额2000万元,利润近500万元,带动贫困残疾人2390人增收,分红186万元。
产业不仅要引进来,还要稳得住、能致富。在援宁干部的努力下,实施“双赢版”招商引资模式,将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积极发展以产业园为依托的产业扶贫模式。2013年,福建企业投资建成隆德闽宁扶贫产业园,规划面积3000亩,目前已建成68幢近2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招商引进入园企业53家,其中福建籍企业9家。同时构建“扩容版”消费扶贫新模式,拓宽了农特产品销售渠道,通过设立隆德特色农副产品销售专区,与福建永辉超市建立合作关系,将马铃薯粉丝、方便粉丝等“六盘优粮”品牌系列食品列入永辉超市销售品牌体系,带动马铃薯年销量15万吨,有效延伸了隆德县马铃薯产业链,带动薯农增收脱贫。
为切实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樊学双、朱小珊着重从教育扶贫入手,开展扶志扶智行动,在隆德县13个乡镇建立16所乡村妈妈爱心驿站,招募志愿者担任“乡村妈妈”,为留守儿童进行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亲情陪护、安全教育等工作,先后帮助留守儿童400余名。组织120余名留守儿童赴厦门大学、闽侯县开展“七彩假期·快乐童年——让留守儿童不孤单”夏令营活动,让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为他们插上拥有梦想、敢于拼搏的翅膀。2019年,争取区市等各类助学项目资金51.3万元,资助大、中、小学生180人。同时,自筹款为隆德县大、中、小学生792人发放圆梦奖、助学金共计70.4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8人。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是当前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扶志工作,我们将鼓励贫困户奋发自强,大家齐心协力,争取早日脱贫致富。”朱小珊说。(实习生 马涛 记者 芦淑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