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宁工作队来到固原市原州区,接过了第十批援宁工作队员手中的“接力棒”,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和闽宁协作联席会议精神,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结合原州区脱贫攻坚“12项清零行动”“13项重点工作”“四查四补”和挂牌督战行动,通过建机制、定政策、强服务等方式扑下身子干工作,科学谋划和安排闽宁帮扶资金及项目,确保各项工作全面铺开,有序推进。
积极推进两区对口协作。2019年以来,援宁工作队先后组织福州市马尾区与我市原州区进行互访交流达12批次140余人次,协调两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带领党政代表团互访考察、调研对接、合作洽谈,召开两区对口扶贫协作交流座谈会,签订深化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在组织领导、人才交流、资金帮扶、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社会帮扶及携手奔小康7个方面加强协作。推动福州市马尾区4个镇街、6个部门、23个村、6 家企业及10个社会组织与原州区相关单位、镇村签订了结对帮扶框架协议,建立结对共建关系,实现对原州区11个乡镇和16个深度贫困村的结对全覆盖。
精准落实帮扶项目资金。一年多来,援宁工作队协调安排省级援宁资金1亿多元、马尾各界社会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与原州区对接落实帮扶项目40余项,让闽宁协作的重心锁定原州区110个贫困村、10.5万名建档立卡户。在多方调研基础上,主动对接原州区委、区政府及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年度闽宁对口扶贫项目、资金安排,确保闽宁各类帮扶资金精准用于原州区特色产业培育、贫困户危房改造、贫困村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建设、贫困劳动力培训、残疾人帮扶等方面,打造移民搬迁的“福马村”新模式,探索建立食用菌特色种植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利民村”新模式、建立肉兔特色养殖助力残疾人脱贫的“马场村”新模式等。
力促产业合作项目落地。经过前 期多方牵线搭桥,援宁工作队积极协调闽籍企业到原州区投资兴业。2019年8月,福建融侨集团在原州区投资10亿元落地建设融侨(丰霖)肉牛生态产业园,该项目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原州区建成年屠宰加工50000头肉牛的屠宰加工厂、建设年出栏30000头肉牛的育肥场,项目建成后将会进一步加快原州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目前,共有11家闽籍企业在原州区投资,投资额累计达3.64亿元,组织援建扶贫车间18个,创建食用菌特色种植、残疾人肉免养殖,推动光伏电站建设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吸纳带动当地贫困人口1000余人就业,直接受益贫困人口3万多人。
加大劳务协作力度。援宁工作队先后协调组织600余名原州籍务工人员赴福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00余人。疫情防控期间,工作队采取包机包车方式,向福建省输送四批300余名务工人员,原州区就业部门组织1700余名人员到福建以外的东部地区务工就业,解决原州区复工复产及转移就业需求。支持福建飞毛腿技师学院办好原州分校,动员飞毛腿集团3年投入资金4500万元,原州分校招生规模扩大至1000人,深圳的部分生产线搬迁至学校,建设现代化实训基地,逐步构建“教学+实训+工厂”办学模式。
夯实消费扶贫工作。2019年年初,援宁工作队以宁夏六盘山特产馆在福州市落地为契机,积极协调原州区和马尾区建立消费扶贫公益平台,帮助企业拓展线上平台和商超渠道,联系福州市马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六盘山特产馆签订团购协议。扶持该馆先后在马尾、闽清、连江、永泰、晋安、闽侯等地开设1家总馆和9家分馆,实现销售渠道由福州市向福建省辐射。同时组织原州区扶贫、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对企业和产品进行认证,确保产品质量。目前已有原州区及周边30多家宁夏企业的300多种农特产品入馆,累计实现销售额2000多万元,带动原州区建档立卡贫困户2000余人增收,真正实现了“西货东卖”“宁货闽卖”。宁夏六盘山特产馆构建的高标准供应、可追溯质量、多层次销售、有实效带贫“四个体系”消费扶贫模式,也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肯定。
闽宁情,一家亲。原州区群众在一批批福建援宁工作队的帮扶下,生活有了新希望,生产有了新方式,发展有了新产业,致富有了新路径。未来,他们将以接续奋斗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脱贫增收,实现小康梦。(记者 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