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文字头条
海原:推动“互联网+教育”促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0-08-05 11:28:23   来源:中卫日报

  “‘互联网+教育’建设成果,在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极大作用。”海原一中校长王宗龙说起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教育”保证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时说。

  29岁的李峰是海原一中高三年级数学教师。“以前我带2个班,轮流上课,疫情防控期间,每节课同时为全年级42个班1370人上,各班教师也要在线听课,校领导随时能切入课堂巡查。压力大,每个知识点必须准备充足。”李峰说,能实现42个班同步上课,主要依靠的是近年建设起来的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第一次1托42个班上课,课前我从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下载了PPT、试题等很多优质资源进行整理,精心备课,并在学校直播教室连续试讲了3天。备好课后,登陆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入互动课堂的‘直播间’,然后将直播间生成的二维码发送给学生,学生扫码就可以进入直播课堂听课。”对于网络直播授课,李峰显然已轻车熟路,“过去我们的‘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但这场疫情把我这个教书匠逼成了‘男主播’,迅速提高了我们的互联网信息化应用水平。”

  刚毕业的高三学生郭佳彦认为,“互联网+教育”模式让他受益匪浅:“以前上课前,我们没有太多途径去储备当堂课的预习知识,现在通过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快速获得北京四中等全国各个学校的课程音视频、动画等优质资源,我们可以随时调用,方便系统预习和补全知识点。”

  近年来,海原县以 “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助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海原县确立教育信息化建设“三个优先发展、五项目标任务,二十项建设内容”的发展目标,制订了《海原县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了未来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建设内容、具体措施、年度推进计划,形成全员参与、合力推进工作格局。

  按照县城学校 “千兆进校园、进班级”,乡镇中学、中心学校“五百兆进校园、进班级”,完全小学“三百兆进校园、进班级”,教学点“二百兆进校园、进班级”标准,海原对全县学校进行网络提速改造,全力提升学校网络基础环境,实现城乡教育数字资源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9348万元,配备教师计算机4136台,触控一体机2041套。建设在线课堂教室185套、智慧教室39个、云计算机教室8个。全县基本实现教师备课计算机、所有教室触控一体机和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智慧教室“三个全覆盖”。

  各学校充分利用智慧教室和网络资源,开展“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索用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全县2920名教师利用教学助手互动式教学。全县教师登录注册17439人次,网上晒课24650节, 242节获得县级优课,86节获得市级优课,35人获得自治区信息技术应用名师称号。海原县发挥名师效应,带动广大教师投身课堂实践和教学研究,全县建成区级网络名师工作室6个,县级网络名师工作室9个。

  “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创建以来,海原县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和师生信息化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局面正在形成,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质量差距明显缩小。同时,“互联网+教育”充分保障了空中课堂和在线互动直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力促进了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媒体记者 张虎)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