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龙飞精心制作山桃核工艺品
山桃核制品
进入盛夏,彭阳县城阳乡杨坪村漫山遍野的山桃树开始挂果,身披毛绒绒的“外衣”,山桃核即将成熟。
“这山桃核在以前都是论斤卖的,不值多少钱,现在经我们加工制作后就成为了价值‘不菲’的艺术品了,前来购买的人越来越多。”作为杨坪村最早从事山桃核手工制作的人,现年48岁的余龙飞心里比蜜甜,“这个枕头80元,这个挂件60元,这个手链800元,这个项链2000多元……”满脸堆笑的她一边做着介绍,一边报着每件制品的售价,“现在好了,坐在家里就可以挣到钱,这要是在6年前,我还四处奔波打零工呢。”
作为杨坪村土生土长的人,余龙飞这个女人却有着男人的名字,只因家境贫寒,“起个男娃名好养活”,父母的解释不仅让余龙飞认可了自己的名字,而且也像男娃一样帮着父母撑起家。
但在那个靠天吃饭、土中刨食的年月,吃饱肚子都成问题,进校上学就成了余龙飞始终未圆的梦。长大后,嫁与人妻,余龙飞的日子并没有多少改变,反倒是随着三个孩子的降生,生活的担子、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为了把日子过好,丈夫常年在外打工,种地、喂羊、料理家务、照顾老人、拉扯孩子的事基本上都落在了余龙飞一人身上,但无论多难多苦,她始终认准一条:决不能耽误娃娃上学。
孩子们很懂事,学习也刻苦,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他们竟然都迷上了画画。“学美术买颜料、画纸、报培训班都要花很多钱,但只要娃娃们喜欢学,将来有出息,砸锅卖铁我都高兴。”为了支持孩子完成梦想,余龙飞开始在周边四处找活干。
抱砖、打混凝土、筛沙子……不识字、没技术的她只能在工地上当苦力,看到那些技术员、砖瓦工、木工凭手艺挣钱的人她就很羡慕,“学门手艺”成了她最迫切的愿望。
2014年,村上、乡上开始开设各种扶贫培训班,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余龙飞一次也没落下,在学习的过程中,她“结识”了山桃核手工制作。
培训班上,这些农民眼中常见却不起眼的山桃核竟然“变身”为各类艺术品,这让余龙飞大为震惊,同时心头一动——不妨试试用山桃核挣钱。
一张制作图纸,一堆山桃核,一整夜的时间。大字不识一个的余龙飞竟然照着图纸揣摩着做出了一个曲型山桃核枕头。
“当时太兴奋了,枕头第二天就让人80块钱买走了。”说起自己第一次“变”山桃核为“金豆子”的过程,余龙飞开心不已。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尝试,余龙飞认准了目标,放开了手脚,开始制作各种山桃核制品。车饰挂件、十二生肖像、坐垫、项链、背包……只要能想到的,她都能做出来。
余龙飞因此成了村里的“名人”,上门购买制品的人越来越多,学手艺的人也一波接一波。
“有甜头大家一起尝”,余龙飞慷慨地将手艺传给上门求教的村民,在杨坪从事山桃核手工制作的人也越来越多。
她的山桃核制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获得市、县、乡不少奖项。
在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余龙飞眼界更宽了,致富的心思更活了。从小就跟母亲做针线活儿的她又开始打刺绣的主意。
白天上培训班,晚上熬夜练习,余龙飞忙得很。没多久,手提包、花边凉帽、拖鞋、十二生肖等都被她用各色编织彩绳做得有模有样。2018年,她更是考上了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刺绣品制作专项技能资格证”,一下由学员变身为培训班老师。她的刺绣制品也为她带来了新的收入。
特别是近两年,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帮扶、带动下,杨坪村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前来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余龙飞的手工制品供不应求,年收入近4万多元。
现如今,两个孩子都考取了美术学院,老三今年刚参加完高考,正在填报志愿,余龙飞很是安心和满足,“娃娃们上了大学,我一颗心终于放下了,现在就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把日子过得更好。”当前,受聘在村上的扶贫车间从事山桃核手工制作的培训和管理,余龙飞说要和村民们一起将山桃核做成杨坪的旅游品牌,让它走出大山,走向更大的市场。(记者 王平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