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文字头条
倪滩村:增收“三宝”让撂荒地变丰收仓
2020-10-29 08:57:37   来源:宁夏日报

  近日,记者在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倪滩村看到,4名农户从一个个圆形玻璃钢鱼塘内清鱼,一尾尾斑点叉尾鱼活蹦乱跳。在鱼塘边的稻田内,几名妇女忙碌着,将稻草收拢、捆扎。

  “今年,倪滩村的稻、鱼、蟹都丰收了,能为倪滩村带来20余万元的收入,如今,稻米、鱼、螃蟹成了倪滩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三大宝’。”倪滩村党支部书记倪中全说。

  倪中全给记者算了笔账:“30个鱼塘共产6万公斤斑点叉尾鱼,销售收入100万元;所产稻米比传统种植方式产值高出1倍多,销售额150万元;螃蟹亩产15公斤左右,销售收入45万元,3项总产值220多万元,纯利润60余万元。”

  记者了解到,2019年以来,倪滩村开始在稻田养蟹,实施底排污、水处理、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控等技术,形成了鱼粪便养稻、稻生物源养螃蟹、溢水沉淀收集后养鱼的纯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这种一水多用、一地多收的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不仅让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保值增效,还打开了农民致富之门。

  过去,倪滩村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是个典型的“空壳村”。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两委”班子想办法、寻路子,最后将眼光放在了村里1000余亩的撂荒地上。为将这些土地有效利用,2019年,倪滩村“两委”集体协商,申请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100万元,自筹100万元,建设了30口鱼塘,配套600亩稻田,成立了中卫市倪滩稻渔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探索实施西北首个“稻鱼蟹”项目。

  据介绍,这种“一地多业、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种养模式,被当地农户形象地称为“1亩地干了100亩地的事情”。2019年,倪滩村建设稻蟹共生种养示范田200亩,亩产生态优质水稻550公斤、商品河蟹20公斤,年总产值达180余万元,带动50余户群众得到实惠,节约用水300万立方米,实现养殖尾水的零排放。特别是种植的稻子是绿色无公害产品,所产的鱼是名副其实的“瘦身鱼”,很受市场消费者的青睐。

  倪中全告诉记者:“去年,村上注册了‘倪滩牌’商标,合作社积极通过电商平台、大型超市等,拓宽销售渠道,走向品牌化绿色发展之路。在成功实施玻璃钢鱼塘养鱼项目后,村上还申请了玻璃钢水循环处理技术、玻璃钢配套设施技术2项专利。”

  “稻鱼蟹”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初步显现。今年,倪滩村通过项目申报、自筹等方式筹措资金800余万元,二期工程也已完工,新增玻璃钢鱼塘60口,稻蟹共生种养面积扩大到1200亩,预计明年可产生效益。

  “村上还将打造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儿童水上乐园,同时,试种北方18种水稻品种,建设‘万国米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倪中全说。(记者 杨志挺)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张静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