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海原大地震百年祭 -> 嘉宾访谈
庄电一:海原大地震史实与传闻
2020-12-16 10:40:50   
2020-12-16 10:40:50    来源:宁夏法治报

  1920年12月16日,在我国西北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震级达8.5级,烈度达到12度,被称作“寰球大震”,至今已过去整整100年。这次地震的有些问题,是多年以后才搞清楚的,但还有一些问题,至今也仍存悬疑。与这次地震相关的传闻、轶事还在民间流传。所以,对这次影响深远的地震,我们有必要做进一步梳理,让人们对此有更清晰的认识。

11.jpg

  海原大地震的主要史实

  大地震释放的能量到底有多大

  海原大地震是我国有史以来3次达到8.5级以上的特大地震,也是我国20世纪最大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7公里,地震烈度达到了最高的12度,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等于投放了1000多颗原子弹、2.2亿吨TNT炸药。地震持续了十几分钟,余震持续了近3年,其中最大的一次余震超过了7级。地震波及的范围很大,是名副其实的“寰球大震”。 

  大地震的名称何以多次变动 

  “海原大地震”并不是最初的命名,早期因未找准震中,便因地震重灾区在六盘山区、而海原县当时又归甘肃省管辖(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时,才与邻近几县划归宁夏),所以有人就笼统地称之为“甘肃大地震”或“六盘山大地震”。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专家通过考察,最终确定震中在海原县境内的甘盐池与西安州之间,还被称为甘肃海原地震。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海原县划入宁夏,这才最终定名为“宁夏海原大地震”。 

  大地震波及的范围有多大 

  海原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个省区市均有明显震感,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四座县城被毁,数十座县城遭受较大破坏。 

  大地震震亡人数到底有多少 

  海原大地震在宁夏、甘肃和陕西的53个县中均造成了大量伤亡,其中海原、固原、靖远、隆德、会宁、静宁、通渭七县死亡人口均在万人以上。但因受原始档案资料缺失、统计标准不同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总死亡人数一直说法不一。1921年初,甘肃震灾救济会统计为30余万人,可能有估算的成分;同年3月初,《中国民报》报道为359842人,这就很具体了;同年,中华救灾协会《救灾周刊》统计数为266167人,与同一年的另一个统计数据有9万多人的差距;同年秋天,翁文灏、谢家荣在实地调查后向上呈报的数据为246004人,人数又大幅度下降;1922年,谢家荣在文章中称死亡人数为234117人;1996年,楼宝棠主编的《中国古今地震灾情总汇》确定为235502人;2003年,甘肃省地震局研究员刘百篪的考证数为273465±9700人;2008年,宁夏地震局曾宪伟认为死亡人数应为258707人-283407人;2010年,宁夏地震局认定为26万余人至27万余人。不久前,又有媒体报道死亡数字为28.82万人。目前,多采用27万余人的说法。 

  震中为何那么晚才确定 

  地震发生时,我国还没有地震监测机构,而国外的监测,对震中位置的确定则各不相同。曾有一张由外国人绘制的地震图,竟将距海原县约200公里的甘肃省平凉市定为震中。后来,又有人因固原(即今固原市原州区)震灾严重而将震中定在固原,但因地震灾害不止固原、其范围也很大,便笼统地称之为“六盘山大地震”。1921年4月至8月,由北洋政府委派的以翁文灏为首的考察组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考察,明确指出震中不在固原,而在灾情更为严重的海原,但当时未能确定震中的准确位置。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郭增建等6位专家对海原县的李俊堡-县城南-甘盐池之间的地震断裂带等遗迹考察后,最终确定了极震区的位置、范围、走向,确定震中在海原县的甘盐池至西安州之间。 

  大地震的信息是怎样发出去的 

  海原大地震发生时,我国西北地区还相当落后,海原县甚至不通电,也没有电报局,外界无法及时获取灾情最严重地区的相关信息。海原发生大地震的消息,最终是由固原电报局发出的,并且是在事发多天之后。之所以未能及时发出灾情消息,是因为固原电报局也在地震中遭受毁灭性的破坏,不仅房舍倒塌,设备也被毁。最终,3名电报员是在由席子、布料、门框临时搭起来的电报局,向外界发出这一令人痛心、震惊的地震讯息。但遗憾的是,这份电报竟在一个月后才被发现、上报。 

  大地震实地科考艰辛异常 

  信息报送不及时,抗震救灾不及时,灾情调查和科学考察也慢了半拍,而大地震实地科考更是历尽艰辛。1920年,不仅宁夏的银川不通火车,就连甘肃省的兰州也未通火车。自北京西行,到西安即是终点。1921年3月6日,国际饥饿救济协会前往考察的克劳斯等人先到达西安,经甘肃省的泾川最终到达平凉,才开始考察。当时震区多数地方不通公路,也没有适合的交通工具,考察组靠骑毛驴一路辗转赶往固原。因当时野狼出没、交通十分不便,他们到达固原后,看到极为严重的灾情,便再没有继续向北走,也就未到震灾更严重的海原等地进行考察。而翁文灏一行6人于1921年4月15日离京,他们经呼和浩特、银川到达兰州,而后进入震区,经会宁、静宁来到固原,经平凉、天水返回兰州,整个考察历时4个月,艰辛异常。 

  大地震灾区经历了哪些磨难 

  海原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遇难者不幸,幸存者日子过得很艰难。在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痛苦中,他们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度过了一生中最难过的时光。地震不仅震塌了所有房屋,而且压死了牲畜、压埋了粮食、压坏了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在清理地震废墟的同时,灾民们搭起四面透风的窝棚,将麦场上尚未脱粒的麦子收回来用手搓,然后煮着吃,勉强维持生命。而震后的一场大雪更是雪上加霜。天寒地冻,无衣无食,让他们备受煎熬。次生灾害,随时都威胁着地震幸存者。 

  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当时并没有组织有效得力的救援。在北京读书的甘肃籍学生和一些民间团体曾组织募捐活动,这对受苦受难的灾民来说是些许慰藉,但在巨大的灾情面前,这些捐助显然是杯水车薪。 

  令人称奇的是,在度过灾难的幸存者中,有人坚强生活,活到了百岁左右。到2005年,海原县至少还有8名地震幸存者。

  大地震的传闻

  关于海原大地震的传闻有很多,传播也很广,这里只说几例。 

  商贩的警告 

  如此强烈的大地震,震前是否有征兆或预警,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据一些地震幸存者回忆,地震前,曾有行为怪异的商贩一手拿桃、一手拿梨,沿街高声叫卖:“桃!梨!桃梨(谐音:逃离)!桃梨!”一连多日沿街叫卖,但无人理会。事后有人幡然醒悟:他是不是在向当地人发出预警,劝人们赶快逃离?这个传闻的可信度有多高,很难判定。 

  童谣的隐喻 

  地震前,有一首不知何人作词、作曲的《摇摆歌》在海原的儿童中传唱:“一碗羊肉摇一摇,世上的好人摇摇摆,贼杀了……大豌豆开花摇一摇,麦出穗,咱两个名声摇摇摆,死去了……”据说,这首童谣在当地一度很流行,许多小孩都会唱,有人在几十年后仍记得,但地震发生后,就再也没有人唱了。这个童谣,是否预示这场大劫难,不得而知。 

  商队的奇遇 

  据说,有一支骆驼商队途经海原县的甘盐池,刚巧碰上了地震,地震将大地震开一道宽宽的裂缝,整个商队的人和骆驼连同携带的财物全部坠入其中。很快,地震又将裂缝弥合,商队在顷刻间便无影无踪。震后曾有人前来寻觅旧迹,试图挖到珍宝,最终一无所获。 

  盐贩的迷惑 

  据说,地震时有2个盐贩住进海原县西安州一家小旅馆,结果被倒塌的土墙掩埋,生死不明。几天后,店主将他们从泥土中挖出,2人居然毫发无损。店主要向他们收取7天的住宿费,两个人一脸迷茫,“我们昨天才住下,怎么要收7天的住宿费?”原来,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泥土中睡了多久,待店主说明情况才恍然大悟,并越传越神秘、越传越离奇。

  大地震留下的重要遗迹

  海原大地震留下了许多地震遗迹,有些遗迹至今仍然清晰可见,具有极为珍贵的科考价值。 

  山体滑坡 

  海原大地震,造成了大量山体滑坡。高山自坡顶如刀削般劈开,大量的泥土顺势而下,形成一段段滑坡,当地人称这种现象是“山走了”。这些滑坡,在海原县境内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李俊镇的徐家沟到蒿内有2公里长的滑坡,滑坡土石有上亿立方米,山体也向前移动了1公里。 

  堰塞湖泊 

  今天,在海原县、西吉县及周边地区,分布着许多湖泊,其中多数湖泊都是因山体滑坡、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李俊镇境内的大滑坡就形成了面积约有1000亩的李俊湖。而像李俊湖这样的堰塞湖,在海原县还有许多。同样属于地震重灾区的西吉县,竟有40多个堰塞湖,成为黄土高原上一道独特的景观。其中,党家岔堰塞湖面积最大,有190万平方米,蓄水总量达1100万立方米,有十余种鱼和近十种珍禽栖息生存,后改称为“震湖”。

  西吉彩鲫

  在西吉县的堰塞湖,生长着一种彩鲫,与普通鲫鱼差不多,但其体色如金鱼般鲜丽,有纯白、纯红、纯黑、黑紫的,也有双色、三彩、五花的。令人称奇的是,它们只在堰塞湖中才能保持其五色花纹,环境一变,彩色花纹很快消失,至今无人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西吉彩鲫到底是何方神圣、来自哪里,相关问题已引起水产、遗传和生物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长长的断裂带 

  大地震能量巨大,将黄土高原撕裂,在地面上便形成了一条跨越宁夏、甘肃多县的断裂带,总长达237公里。在地面上看这条断裂带,还不十分明显,但自空中鸟瞰,断裂带清晰可见。 

  地震“摇路” 

  大地震让海原县大地严重扭曲、错位,有些高地变低,有些洼地却变高,部分地方地势高低也不那么悬殊了,这倒给行人行走带来了便利,顺着断裂带走的人多了,渐渐走出了一条条小路。因为这些小路是地震摇出来的,当地人便形象地称之为“摇路”。 

  田垄错位 

  大地震以无坚不摧的能量改变了地貌。海原县甘盐池一带大地严重错位,左旋右转,有的地方位移达到4米至11米。农田的田埂本是耕作的产物,现在成为错位的标记。这样错位的田埂,在几十年后还能看到。大地震的破坏力,令人惊骇。 

  百年震柳 

  在海原县西安镇哨马营,有一株约有500年的古柳被人啧啧称奇,其原因并不是它的“长寿”,而是因为大地震的左旋错动形成的错位,刚好从它的根部穿膛而过,将它劈成了两半,但它的上部仍然连为一体,且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遭受如此“酷刑”还能活下来,百年震柳已成为研究大地震的活标本。

  大地震的“贡献”

  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灾难,也留下了科考资源,让人们有机会重新认识大自然,并且有了相当重要的新发现。 

  海原县发现石膏矿 

  山崩地裂的大地震,震破了地球的五腹六脏,让深埋地下的石膏重见天日。在海原县李俊镇,大地震不仅震出了山体滑坡,也震出了黄土下面的石膏。经过考察,这里石膏的储量位居宁夏首位,曾被大规模开采。为了保护山体滑坡景观和石膏资源,当地政府专门为此下达了禁令。 

  找到地震规律 

  2007年,相关科研人员在海原成功进行古地震探槽研究。他们在甘盐池的盐湖上开挖了一个长10米、宽4米、深4米的探槽,结果不仅在不同地层看到不同年代的降雨状况,而且发现了丰富的地震破裂现象:探槽中的韵律性、面状分布十分清晰。这次科考,有个惊人的发现:在此前的6000年,海原一带曾发生过6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每千年爆发一次大震。这对未来大地震的预测、预警,无疑有重要参考价值。 

  拉开地震科考序幕 

  当时,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地震科考,而海原大地震,由此拉开了地震科考序幕。在考察海原大地震后,我国地质科学工作者不仅提交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地震科学考察报告,绘制了我国第一张震区烈度等线图,而且第一次远赴布鲁塞尔在世界万国地质大会上介绍海原大地震的相关情况。此后,又兴建我国第一座地震台——鹫峰地震台。海原大地震之后开展的许多工作,创造了我国地震史上的多项第一,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编辑】:倪金凤
【责任编辑】:倪金凤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宜居路156号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署)网出证(宁)字第008号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 宁ICP备10000675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