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魅力金凤 -> 经济发展
扎下株株种苗 让梦想照进现实
2025-02-14 18:42:03   
2025-02-14 18:42:03    来源:银川日报

和顺新村村民张玉琴正在自家大棚里为西红柿苗洒水(2月13日摄)。

光明村的育苗基地里,村民正在嫁接吊瓜苗(2月13日摄)。

  春日的银川,田野里一片枯黄。但走进金凤区良田镇的蔬菜大棚里,却呈现出一片嫩绿且生机勃勃的景象。

  “老伴儿,你栽的时候小心点,别把苗子弄坏了。”“今年的苗子真不错啊,长得壮实。”2月13日,在金凤区良田镇和顺新村的一栋蔬菜大棚里,村民张玉琴和老伴边闲聊,边栽种着吊瓜苗,一株株生机勃勃的幼苗,在良田镇的沙土地上“扎”下了根。

   一株种苗“长”出一个产业 

  “老王,你先去3号棚盯着点,出苗的时候别把品种弄错了,我这会儿走不开。”当天,在良田镇光明村银川鸿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负责人苏亚光忙得焦头烂额,这几天正是出苗高峰期,一车车的种苗从这里装车外送。

  采访中,苏亚光一转眼就找不到人了。他出了3号棚,又钻进2号棚,一会儿在种苗运送车后边,一会儿又去了种苗嫁接棚……“实在不好意思,真是太忙了。”苏亚光一边致歉,一边介绍起基地的种苗生产情况,“今年我们增加了11栋育苗大棚,目前我们接到的瓜苗的订单接近800万株,礼品吊瓜的订单接近150万株,相比去年,今年预计育苗量在2000万株到2500万株。”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期,良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媛也一直忙着接洽企业、对接农户,她介绍说,春耕备耕期,良田镇的蔬菜苗需求量估计在8000万株以上,目前全镇的育苗量充足。

  春日里,良田镇的蔬菜大棚里,藏着嫩绿的春天。新的一年,良田镇计划建设光明村现代农业产业园融合示范三期项目、泾龙村红薯分拣中心建设项目,让良田镇的农业生产走上规模化、品牌化、工厂化路子。

  家门口就业 生活有盼头

  种苗出苗量翻一番,企业挣了钱,愿意扎下根继续扩大生产。而对于附近的村民来说,同样乐呵呵。

  光明村村民马娟平算了一笔账,从2019年进入村上的育苗基地上班到现在,她的收入从最初的一小时10元涨到15元,收入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拿到近5000元工资。“以前老是出门打工,家里什么都顾不上,现在农忙时可以种自家的大棚,农闲时就到育苗中心来挣钱,照顾家和工作两不耽误。”

  “我们村以及周边的园子村、泾龙村的村民,都可以在育苗中心上班,极大地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马玉梅介绍说,村上的工厂化育苗中心总投资2478万元,一共分四期建设温棚、拱棚51栋。“引进育苗企业的时候,村上就和承包企业签订了劳务合同,对用工人数等作了约定。”在光明村与一家企业签订的合同上记者看到,企业在光明村范围内及良田镇镇域内带动年用工人数不低于3000人次,创造就业岗位不低于40个,明确务工工资发放明细,确保每年发放工资不低于150万元,全面带动农民增收,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发挥产业效益。

  育苗基地还面向当地脱贫户和“三类人员”农户提供就业岗位,每年3月~5月的育苗高峰时期,可带动光明村以及周边200多人就业,实现脱贫群众年劳务收入35万元以上。马玉梅说,2019年以前,马娟平一家还是建档立卡户,如今已经成长为育苗基地的管理人员,彻底摆脱了贫困。

  种植喜丰收 农民笑开颜

  “咱们的种苗真是不错,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张玉琴所说的种苗就出自光明村育苗基地。

  今年,张玉琴一共种了4栋大棚,主要种植品种是吊瓜和西红柿,除了新栽种的吊瓜苗,其他的三栋棚已经是一片生机:两棚一米多高的西红柿苗已经挂果,另一棚早植吊瓜正盛开着小黄花。“这棚小吊瓜3月份就能上市,现在新栽种的这棚,是为赶‘五一’节点种植的。”张玉琴说,去年她种的西红柿大获丰收,在村上的果蔬交易市场,价钱最高的时候一公斤卖到了10元钱。

  此外,金凤区还派技术专家为种植户全程“把脉问诊”,当天采访,记者遇到了金凤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技术员海青林,春耕备耕期间,他和同事走进田间大棚,解决村民遇到的问题。“你们授粉的时候,可以在早上或傍晚,当花朵完全开放时,用棉签或刷子轻轻地采集花粉,然后涂抹在雌花的花柱上,注意每株植株可以授粉两三个雌花,其余的可以剪掉。”海青林讲得很详细,农户听得也认真。作为技术员,他们全程参与指导,确保农户种植的每一株苗都能茁壮成长。

  这些春日里扎根良田镇的每一株种苗,都结出了硕果。和顺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永东底气十足地告诉记者,去年和顺新村的西红柿总产量7万吨,产值达到2.7亿元,“现在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了。”他笑着说。(记者 刘旭卓 文/图)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