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姐姐,窗帘拉开没?我给你带了刚出锅的茄子包子,还热乎着呢!”10月31日上午7点半,金凤区北京中路街道安居苑社区的“安居大妈”王淑英,提着早餐站在安居苑西区2号楼楼下喊道。

三楼窗户“哗啦”一声,米黄色窗帘慢慢拉开,徐华芝探着脑袋笑:“来啦来啦,茄子包子我念叨一晚上咯!”王淑英掏出笔记本,在“徐华芝”名字后面画了个圈——这是社区120户高龄独居老人的“安心暗号”,早上窗帘拉开,说明老人平安起床;晚上窗帘拉严,代表一天都安好,少有人知的是,每个老人的窗帘颜色、拉开习惯,“大妈们”都记在本子里。“李延宁家窗帘是蓝色的,他爱往左边拉;赵桂英眼神不好,窗帘总拉得慢半拍。”今年88岁的徐华芝儿女都在外地,以前冬天起得晚,总担心“万一睡过头,没人知道”,自从和王淑英订了“窗帘约定”,心里踏实多了。

不光“管”安全,大妈们还把老人的家“管”得亮堂堂。家住丽园小区8号楼的独居老人李德官腿脚不便,家里地板总积着灰,“安居大妈”们隔几天就上门收拾卫生。“李叔爱干净,就是力不从心。”大妈志愿者李珍说道,她们不光擦灰、拖地,还帮老人整理床头的药箱——把降压药、降糖药分开放,用大号马克笔写清“早8点1片”“晚7点半1粒”,连药盒侧面都贴了小太阳、小月亮的贴纸。
日子过得舒坦,精神头也不能少。平日里,罐罐茶活动室就跟“赶大集”似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有的跟着学政策,有的跟着卫生服务站医生练八段锦,还有的凑在一块学智能手机。“以前只会接电话,现在能跟孙子视频,还会在网上看秦腔。”75岁的王桂莲以前总闷在家里,现在每天都提前到活动室。
“大妈们”身上还总揣着个“宝贝”——红色的“爱心卡”,上面印着社区、志愿者联系方式,还有“安居大妈”服务的具体内容。“王存叔叔有次出门忘带钥匙,就打了爱心卡上的电话,我半小时就联系了锁匠过来。”大妈志愿者李珍说道,现在老人们都把爱心卡放在钱包里,看着这张卡,就跟看到“大妈们”一样安心。
从“七点半拉窗帘”的安心,到上门陪聊的暖心,从打扫卫生的细心,到送餐上门的贴心,再到文化活动的开心,安居苑社区把助老服务做到了老人心坎里。“我们就想让老人们知道,虽然儿女不在身边,但社区就是他们的家,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看到老人们过得舒心,这就是我们的心愿。”安居苑社区党委书记常立红表示。(作者: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