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金凤区阅海万家F2区居民张淑萍将家中纸盒、水瓶、旧衣物分类打包,投入小区智能回收箱称重后扫描二维码,11元奖励即刻到账微信钱包。“真金白银的奖励太实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已经通过垃圾分类获得了50多元的奖励,孩子还能靠收集废品赚零用钱。”张淑萍说,智能回收箱让垃圾分类更方便,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这种“分类有奖”模式,是银川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缩影。近年来,银川市创新构建“分类-处理-循环”的全链条体系,推动垃圾治理从“末端处置”向“资源再生”转型。今年3月,银川市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前端设施提升改造项目,经多部门推进,阅海万家F2区作为首个试点于9月中旬投入试运行。
前端优化的同时,后端处置同步发力。在银川保绿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预处理车间,专业设备将餐厨垃圾精准分离为水分、油脂与有机渣料。有机渣料用于生产高蛋白饲料,油脂加工为生物燃油出口,水分则供给厂区使用,实现“变废为宝”。“技术升级让垃圾分类更细、经济价值更高,大幅提升资源化利用程度。”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银川市辖三区已配备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等分类设施超5.4万个,居民小区设施覆盖率达100%。下一步,我市将在“分类投放、分类清运、分类处置”全环节持续发力,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与资源化水平,为城市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记者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