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凤区各小区党支部聚焦群众“生活琐事”“关键小事”,在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下,动态制定“心愿清单”,由支部书记领办,实行支部领办项目模式,建立群众微心愿征集、领办、评价的闭环运作机制,架起党群干群之间的红色连心桥。
“板凳会”上面对面 收集居民微心愿
“村口主干道路没有照明设施,蔬菜交易市场周围路面照明不足,给村民夜间出行及商贩夜间装车带来诸多不便,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社区儿童娱乐设施缺少,能否添置一些?”“我们家下水道又堵塞了,可以帮忙看下是什么问题吗?”……近年来,金凤区利用“板凳会”“移动办公桌”“凉亭说事”“居民议事会”等方式,让群众与党员干部、志愿者围坐在一起,面对面了解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将居民的微心愿收集起来。
在收集到居民的微心愿后,社区党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联合共建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等多线主体,分类汇总形成清单,按照“切口小、有难度、年内能完成”的原则,共同商讨确立“为民项目”实施内容,实现了基层党建和为民办实事同步进展,保证了项目选得精准、贴近群众、效果明显。
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银新苑北社区是建设时间较早的安置小区,入住率高,人口密度大,老年人和租房人员居多,停车充电矛盾突出,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封堵门口等现象严重。“希望遏制小区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现象。”“能不能治理电线乱牵乱搭问题?”……在了解居民的微心愿后,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银新苑北社区党委书记常慧用实“为民项目”,通过合理建设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增设充电桩等举措,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太好啦!小区又多了20多个充电桩,以后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再也不用犯愁了!”居民对此心满意足。
变“按时”为“限时”增强办事时效
9月19日,在金凤区满城北街街道满春园社区颐海苑小区,老年人悠闲地在新建成的“老少同乐”广场上锻炼身体,小孩子在此嬉戏打闹,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颐海苑小区是典型的建成年代早、物业收费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老旧小区,可供老年人、小孩活动的场地缺乏,居民抱怨声不断。今年年初,满春园社区党委积极响应居民需求,颐海苑小区党支部书记将“为居民提供适宜活动阵地”作为“领办项目”的关键小事,建立责任清单、完成时限。今年7月,一个以“光阴的故事”为主题的“老少同乐”休闲广场应时出现,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最近头发长了,本打算过两天去理发,没想到义剪摊就摆到楼下了!”“以前我还羡慕别的地方有社区食堂,现在我们社区也有了,一荤一素才10元,味道还不错,真是物美价廉!”“今年的养老认证又开始了,本想着过段时间等丫头回来了帮我在手机上操作,结果当天下午社区工作人员就主动上门认证,真是太贴心了!”……居民的微心愿被一件件记在了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上,也全部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办到了居民心坎儿上。
党员干部下沉 需求服务精准对接
阅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荣锦苑东区部分路面被修整扩宽、安怡家园A区人行道路以及排水改造维修项目完成……一件件“为民项目”办结成功,背后是居民需求与服务供给精准对接,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小项目”缓解了居民生活的“大难题”。
“孩子需要一个书包、一辆自行车等个人微心愿由党员干部带头解决,如果是惠及群众的事情,则由社区党委推动解决。比如安置小区屋顶漏雨、居民文化活动缺乏等,由社区党委整合辖区资源,积极申报相关项目。”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银啤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武新燕表示。
近年来,金凤区以党员带动为着力点,落实“干部下沉+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1751名党员中心户带头到社区报到、服务,有序认领了爱心书包、便携轮椅等408个微心愿,结合党建项目、为民服务和发展专项资金,有力解决了部分老旧小区漏雨、晾晒场破损、服务阵地改造提升等186项治理难题,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底色。(记者 刘旭卓 郭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