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魅力金凤 -> 文字头条
深化“红色物业”内涵 打造基层善治新模式
2025-08-05 17:39:33   
2025-08-05 17:39:33    来源:银川日报

  近年来,金凤区坚持党建引领,将“红色物业”作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关键抓手,推动物业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型。通过组织嵌入、资源整合和服务创新,有效解决了物业缺位、服务缺失、管理缺效等痛点,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模式。

  构建联动体系 筑牢红色根基

  “我们小区现在环境干净,广场上有座椅、健身器材,生活在这里,心情越来越舒畅。”明园小区居民陈珠香对改造后的小区环境赞不绝口。满城北街街道中强巷社区“拆小并大”,将9个老旧小区合并为连片物业区,引入凤洁物业公司并成立联合党支部,通过改造外墙保温、新增健身器材、建设社区食堂,惠及居民1500余户。

  在长城中路街道鲁银社区,社区党委引导居民全程参与自治,组织21名党员代表考察11家竞标物业企业,最终由居民自主选定服务方,推动“居民点单、物业接单”成为常态。黄河东路街道福通社区联合物业成立“红管家”志愿队,无偿完成管道维修、充电棚增设等“微实事”50余件……建强组织体系、筑牢红色根基,以“红色引擎”激活基层治理末梢已成为金凤区常态。

  金凤区构建起“社区党委+物业企业+业委会+社会组织”四方联动体系,推动组织共建、资源共融、难题共解。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48名社区党组织委员或小区党支部书记兼任业委会(物管会)主任,全区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82.14%,物业服务覆盖率达100%。

  创新治理机制 提升响应效能

  近日,黄河东路街道恒大名都社区居民王秀兰晨练时发现小区井盖破损,拍照上传“名都议事会”平台。10分钟后,物业维修队赶到现场,不仅更换了井盖,还将其彩绘成“牡丹图”。安全隐患变身文明景观,王秀兰称赞:“手机点一点,烦心事秒解决!”

  针对居民诉求响应慢、处置难等痛点,金凤区创新打造“快速响应、民主协商、法治保障”三位一体治理机制。上海西路街道推行“24+72+10”诉求处置闭环(24小时受理、72小时办结、疑难问题10日解决),满春园社区党委通过党员“红色网格员”每日巡查,2025年累计解决居民诉求60余项,办结率超95%;北京中路街道丽园小区打造“罐罐茶调解室”,由小区党支部书记协同社区工作人员、“三官一师一员”(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调解员)组成团队,在品茶聊天中化解邻里纠纷。

  同时,金凤区推行物业企业“评定分离”招标制,清退不合格物业45家。吸纳法律顾问、退休干警等组建法治智囊团,实施法治积分项目培育“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队伍,引导居民依法参与治理,筑牢基层善治防线。

  拓展服务场景 升级幸福体验

  “红色物业小屋真是帮了我大忙!”满城北街街道未来城小区双职工家庭周婷点赞道,“物业开设公益托管班后,孩子放学直接到小屋写作业,党员志愿者辅导功课,既贴心又放心!”

  近年来,金凤区指导物业企业探索“物业服务+”模式,向养老、托幼、家政、健康等民生领域延伸,推动“物业管理”向“社区服务”转型。上海西路街道清水湾社区针对特殊群体出行难,通过“物业开放日”收集民意,开通15分钟一班的“幸福巴士”,配备便民物资和免费搬运服务,为6800名居民提供“门到门”便利。贺兰山中路街道通过数字化升级,为快递小哥提供扫码无接触验证、智能导航,解决“进门难”。

  针对无物业老旧小区,金凤区创新“三找一定”工作法(找热心骨干、找资金来源、找公共空间,定居规民约)。银新苑南社区推行“代管式、自治型”管理,成功实现老旧小区由“无人管”变“社区兜”。“我们将继续深化‘红色物业’内涵,推动物业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用好‘凤城物业红’示范点,让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成为居民获得感满满的‘最美零距离’。”金凤区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刘旭卓)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