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记者从金凤区卫生健康局获悉,金凤区通过体系重构、队伍建设和机制创新,探索建立的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为基层公共卫生安全筑起坚实防线,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金凤经验”。
金凤区创新构建“行政+专业”双层监督架构,由区卫生健康局主要领导统筹,疾控专家提供技术支撑,配备11名专兼职监督员,对38家医疗机构实现监督全覆盖。
“我们首创的‘量化分级+整改销号’双机制,让监督工作更加精准高效。”金凤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金凤区根据防控成效将医疗机构划分为A、B、C三级,实施差异化监督,同时建立‘检查-整改-复核’闭环管理流程,确保问题整改率达到100%。”
在队伍建设方面,金凤区采取“专职牵头+兼职补充”模式。专职监督员均具备3年以上行业经验和中级以上职称,兼职人员则从基层医疗机构骨干中选拔。“通过‘三级培训+双线融合’的培养体系,线上案例研讨与线下实操演练相结合,并建立‘老带新、强帮弱’的帮带机制,有效提升了我们的专业素养和机构防控能力。”从事疾控工作5年的监督员贺艳宁深有感触地说。
在传染病防控、疫情报告、预防接种、院感控制等核心领域,金凤区实现了标准化管理。医疗机构均建立防控责任体系,传染病网络直报准确率达100%,接种门诊实现标准化建设和全程冷链管理,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率达90%以上。针对发现的薄弱环节,金凤区建立“靶向整改清单”,实施动态跟踪,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这种精准化的监督方式,让基层公共卫生防线更加牢固。
经过实践探索,金凤区总结出“专兼协同、分级分类、闭环管理、齐抓共管”的特色模式,为基层疾控监督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这一模式明确了卫健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三方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金凤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金凤区将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监督员工作经历与职称晋升、绩效分配挂钩,持续聚焦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等薄弱环节,推动疾控监督工作从“规范运行”向“提质增效”深化发展,为推进医防融合、保障群众健康权益探索更多基层实践。(作者:刘旭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