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魅力金凤 -> 文字头条
环境“美颜” 产业“提级” 和美乡村入画来
2025-11-24 19:26:30   
2025-11-24 19:26:30    来源:银川日报

  初冬时节,金凤区丰登镇和丰村的巷道干净整洁,几位村民正手持扫帚清扫落叶;良田镇泾龙村的红薯分拣中心里,工人们身着统一工装,在自动化分拣线前忙碌不休,一个个饱满的红薯在传送带上有序流转。从人居环境整治的精细打磨,到产业振兴的蓬勃发展,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金凤大地上徐徐铺展。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先手棋”,直接关乎农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在丰登镇永丰村,一场以“清洁能源改造、厕所革命、村容提升”为核心的乡村“美颜”行动正稳步推进,让村庄旧貌换新颜。

  “以前冬天烧煤取暖,屋里烟熏火燎,院子里还堆着煤渣,既不干净也不安全。”这个冬天,永丰村村民张晓东用上了“煤改电”采暖设备,切身感受到新取暖方式的优势后,他满心欢喜地说:“现在用电采暖,干净又省心,而且政府还给补贴,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了!”这份“舒坦”的背后,是丰登镇精心搭建的“申报预审—现场勘测—隐患整改—复核确认”四步工作法。今年以来,丰登镇累计对118户村民院落进行实地勘查,最终为116户符合条件的家庭安装了清洁能源设备,项目于9月全面竣工,让村民彻底告别“燃煤时代”,点亮绿色宜居新生活。

  在厕所革命推进过程中,丰登镇和丰村组织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开展惠民政策宣讲,全方位普及改厕政策要点与相关知识,确保农户对改厕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截至目前,该村已完成26户户厕改造,并建立健全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对C、D级危房依法依规进行拆除、加固或封控处理,每周坚持至少3次安全巡查,切实守护村民的安居梦想。与此同时,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同步发力,丰登镇累计整治河湖岸线24公里,清理各类垃圾100余吨,农膜回收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散乱污”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如今,村庄变干净了、河道变清爽了、基础设施更完善了,村民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满意的笑容。“现在村子就像个大花园,文化活动也多,住在村里一点儿不比城里差!”村民王伟民高兴地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良田镇紧扣这一要求,深耕“土特产”文章,不断延伸壮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链。在泾龙村红薯分拣中心,工人们正熟练地对刚采收的本地富锶沙地“榴莲蜜薯”进行分拣、包装。凭借优良的品质,这些红薯早已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以前种地全看天吃饭,收入不稳定,现在在分拣中心上班,按月领工资,还能照顾家里,一年能多挣好几万元!”一位正在忙碌的村民笑着分享自己的收获。这份喜悦,源于良田镇大力推广的“家门口”就业模式。该镇依托泾龙村红薯分拣中心、光明村育苗基地等3个帮扶车间和13个产业园区,持续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2025年累计吸纳本地劳动力1589人,实现工资性收入4700余万元,有效破解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顾家难”的问题。

  良田镇深谙“调优结构、品牌兴农”的发展之道。以“大美良田”镇域公共品牌为引领,培育出“百柿和顺”等9个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起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品牌矩阵。通过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流转土地3700亩,打造多品类红薯种植与育苗基地,高标准建设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全链条产业体系。这一举措不仅大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更通过土地流转分红、入园务工增收、订单种植获利等多种方式,将农民紧密嵌入产业链条,实现企业盈利、集体增效、农民增收的“三方共赢”。

  从丰登镇打造“润丰耘”“穗满和丰”特色品牌、建设田园综合体、发展近郊休闲旅游,到良田镇构建红薯全产业链、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金凤区的乡村正沿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引的方向稳步前行,将“提升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广袤的田野上书写着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崭新篇章。(记者 刘旭卓)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