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美丽原州区 -> 文字头条
不负光阴 雕刻永恒
2024-01-16 11:45:28   
2024-01-16 11:45:28    来源:固原日报

  沈克斌(右)给大家作辅导

  冬日的沈家河,宽阔、宁静。

  年逾古稀的沈克斌大踏步走在沈家河畔,自北向南望去,一座接一座或古朴或现代的小桥架在沈家河上,风掠过,结冰的湖面晶莹、美丽,能抹去心头的一切浮躁。家乡的模样越来越美,让人欣喜,更让人期待。

  桥头的一棵老树含笑迎接沈克斌的到访。躬身笃行几十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固原市美术家协会原主席沈克斌不只是为给手中的笔墨纸砚一个交代,更为了家乡的土地和父老。从原州区文化馆退休后,他发挥余热,用心创作,2022年,沈家河版画被确定为第五批固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3年12月中旬,一场以“丹青辞旧岁·情韵系原州”为主题的沈克斌国画暨原州版画作品展在银川市美术馆展出,展出的101幅版画作品中,来自沈家河的农民画家创作的版画占到一半,受到广泛关注。《春雨》《醉秋》《农家作坊》《太阳洼之秋》《悠悠远山》《家住山水间》《丰收宴》《火红的日子》《幸福人家》《畅想曲》……一幅幅朴拙生动的画作,凝聚着沈家河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对艺术的一片赤诚之心。

  黑白木刻  《武将军》  李 季

  (一)

  沈家河位于清水河上游河谷地段,作为一个地理名称,已经很久远了,而让它声名远扬则始于1958年沈家河水库的修建。从那时起,沈家河水库正式登上了国家版图。随着沈家河水库库容的增大和阻隔,经过60年的变迁,便形成了以沈姓人为主的近300人的小山村,隶属于原州区官厅镇乔洼村。

  一个其貌不扬的小山村,却历史遗迹众多、民风淳朴、民俗浓郁,传统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在这里,泥塑、剪纸、版画、鼓乐、木偶戏、皮影戏、评书、社火等与群众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非遗文化无处不在,并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在村民的生活中。这里人人心灵手巧,个个身怀绝技,大多数村民都关注非遗,参与非遗活动,而且挂牌标识,有些还有简单的展室。沈家河版画正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土壤里生根开花。

  沈家河版画之源可追溯到明代。

  江南沈氏族人沈宗卿以骠骑将军的身份随明靖王朱栴来到宁夏戍边,并将木版年画这一民间绘画样式带入沈家河,成为沈家河版画的发端。沈家河版画作品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从留存于世的木版画《年年有余》《秦叔宝与尉迟恭》《沈万山打鱼》等作品中可见一斑。沈家河版画制作手法简洁明快,其套色版画更是吸收了当地民间艺术之长,极具朴拙浪漫色彩,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沈家河版画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跌宕起伏,明清时代堪称鼎盛,成为民间逢年过节装饰门面的普遍选择。再后来因特殊历史阶段几乎濒临绝迹。

  20世纪80年代初,沈家河版画重获新生,先有沈氏族人沈廷彦重拾遗珠,并将其技艺传承于后人。以沈克斌、沈克仁等为代表的新生代崭露头角,他们随时代脉动,创作了一批有时代特征的版画新作,并培育了田晓宾、王存福、刘学平、沈荣、沈浩、王启福等版画制作新人。目前这支队伍已发展壮大到40余人,成为沈家河版画创作的重要力量。

  集体创作

  (二)

  沈家河版画生成于民间、传播于民间,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与时俱进。

  传承过程中,沈家河版画在传统版画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取得积极发展,粉彩版画、独幅版画、纸版画……画作屡屡在自治区参展并且获奖。沈克斌作品《早春》曾代表宁夏参加国际大展,沈浩作品《家园》《丰收宴》,王存福作品《节日》,田晓宾作品《闹元宵》,刘学平作品《暖春》,沈荣作品《悠悠远山》等都曾在各级美术展览中榜上有名。2018年6月,沈家河版画应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邀请,在银川市参展并广受好评;2023年12月中旬,在银川美术馆展出的“丹青辞旧岁·情韵系原州”系列作品赢得区内书画名家的肯定和赞许,书画家马建军认为“原州区这片土地深情、神奇,孕育了厚重且有泥土气息的版画佳作,自己深受感染”。这些都说明沈家河版画已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作为沈家河版画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沈克斌带领家乡父老刻画耕耘,努力让这门传承了数百年的技艺发扬光大。

  近年来,借助农民丰收节、春节等节日节庆活动,固原市原州区官厅镇乔洼村村民抓住乡村振兴和保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机遇,举办文化艺术展演、饺子宴、家书发布等系列活动,让沈家河、沈家河农民画家、沈家河版画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粉印版画  《丰收宴》  沈 浩

  如何让沈家河民俗文化艺术登上更大的舞台、形成品牌,成了全村人最大的心愿。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沈家河版画不应该只是一个家族的传承,而是应该有更多的人接受熏陶,有更广泛的传承基础。”沈克斌说,可喜的是沈家河版画正在朝着大家期望的方向发展,目前传承者不仅限于沈氏家族,已经延伸扩展到了沈家河周边,原州区官厅镇薛庄等村庄都有人参与进来,创作群体已经有40余人。“这支队伍如果按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庞大。”沈克斌坚定地说。

  沈家河版画留存、发展、壮大在这片土地上的斑斓色彩,看似分散在各家各户,实则凝聚在沈家河人的精神中。(李 慧 蔡雪莉 宋 昇 高娟莉)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