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唐徕渠灌区顺利完成玉米头水灌溉,平稳度过夏秋灌第一轮高峰期。面对作物种植分散、南北生长周期不一、高耗水作物集中、需水叠加及高温少雨等多重挑战,唐徕渠管理处提前谋划、科学调度,通过制定轮灌方案、精准引调水等举措,历经20天奋战,高效保障了灌区用水需求。
唐徕渠灌域内平罗县崇岗镇朔湖
“玉米新叶心若蜷缩如螺、叶片卷曲发黄,便是需水临界期的信号;水稻株间若见稻叶‘搭叶’、田面开裂,则需优先保障水层。”唐徕渠管理处灌溉管理科负责人介绍,水利工作者勤“走动”,上下“联动”穿梭在农田里,用看叶色、查墒情、定顺序的土办法,精准掌握不同区域水资源状况和作物种植结构、作物需水规律、灌溉定额等基础数据。依据实地查勘,制定出覆盖全灌区的详细轮灌配水方案。
茁壮成长的玉米
为了精准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唐徕渠管理处结合气象部门中长期天气预报,运用灌溉定额计算法,将水权水量按照灌水次数、灌溉天数,进行水量分配,由此按照每轮水进行控制,动态调整干渠引水计划。始终将“不断流”作为底线任务,充分利用好汪家庄水库和灌区内23座蓄水池等调蓄工程低蓄高补方式、应对梢段用水困境,已蓄水850万立方米。在灌溉高峰期,实行“第二农场渠”和“唐干渠”编组轮灌,聚焦主要作物需水时间,抢抓时间差,错时错峰适时流量调控。梢段的平罗县高庄乡幸福村的种植大户魏永学感慨道:“往年这时候,总担心下游没水,今年唐徕渠管理处提前计划用水时间、做到了梢段不断流,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蔬菜地块
同时,管理处实施精准滚动调度,执行中,紧扣“水情、农情、墒情”变化,动态调整干渠引水量。灌溉前期,优先保障银南片区三水小麦与玉米头水需求,同步为中下游水稻主产区补水,以“促上保中”策略分散用水高峰;后续阶段,通过严格管控中游用水、加速末梢灌溉,分级错峰轮灌,有效削峰填谷,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灌溉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