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兴水塞上 -> 文字头条
水科技让盐碱地变金土地
2022-12-16 10:32:19   
2022-12-16 10:32:19    来源:中国水利报

  120栋修葺一新的设施温棚鳞次栉比,棚内的香菇像花朵一样绽开。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隆惠村的冬日胜景。

  作为20世纪80年代区内异地搬迁的移民村,隆惠村曾因土地盐碱化严重,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多年来,一批批水利科技工作者在宁夏引黄灌区接续奋斗,挖掘盐碱地潜力,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把更多盐碱地“浇灌”成了金土地,隆惠村就是受益村之一。

  宁夏水科院的盐碱地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七十多年来,水科人克服科研条件差、技术手段落后等困难,先后深入平罗、灵武、贺兰等地,开展盐碱地综合防治改良和作物耐盐极限试验等工作,成果有力填补了宁夏盐碱地改良试验研究的空白。在银北灌区、永宁、青铜峡等地开展了渠灌沟排、井灌井排等研究,提出一整套土壤盐渍化治理技术,控盐效果明显。截至2019年,青铜峡和银北灌区盐碱地面积由1962年的186万亩降到116万亩,扬黄灌区盐碱地面积由1962年的24万亩降到14.73万亩。

  2021年,宁夏水科院针对宁夏河套地区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多样与模式组装困难等问题,研究了水盐调控、土壤脱盐等技术措施的系统衔接和联合协同机制,集成盐碱地灌排协同、地力提升、产能提升等技术,开展研究并将成果进行示范推广,为河套灌区盐碱地治理提供样板。如今,通过核心试验区1年的研究,重度盐渍化土壤的盐分下降了10%,作物产量提高了5%。2023年,试验区技术模式将示范推广500亩,并逐渐辐射推广到1万亩。

  如今,隆惠村蘑菇产业风生水起,村民干劲儿越来越足。接下来,隆惠村将利用企业闲置的123亩土地,实施大武口区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带领全村走上“致富路”。

微信图片_20221215173359.jpg

【编辑】:夏欣
【责任编辑】:贺璐璐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