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自治区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发布信息,今日,黄河宁夏段进入2024—2025年度凌汛期。流凌上首位于石嘴山黄河大桥上游6公里,长度25公里,密度5—10%,较多年平均晚2天,较2023年晚3天。
面对来势汹汹的流凌,如何应对?目前,各级水利防凌责任人和凌汛巡查责任人已提前落实,压实了凌汛监测预警、巡查值守、涉河项目监管、水利工程调度、抢险技术支撑等各项工作;黄河47处水情、工情监测站点,确保凌汛期正常运行。
记者了解到,自治区水利厅与黄委会、应急、气象部门建立了联动报汛机制,及时掌握下河沿、青铜峡、石嘴山水文站水位、流量、水温等数据,研判宁蒙河段流凌、封河发展变化情况;联合黄委现场对黄河沿线工程、在建大桥、在运浮桥的防凌安全进行专项检查,制定了防凌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方案,消除凌汛隐患。目前,河道内30座重点穿堤建筑物已全部完成封堵,提前拆除2座浮桥;沿黄各地共储备91万方备防石、6万方四角体和价值约1500万元的各类物资,建立抢险队伍25支,落实抢险技术专家93名,做到抢险物资、人员、技术保障到位,并会同内蒙古水利厅共同举办了防凌业务培训班,提升基层责任人履职能力。
12月17日,水文监测工作者在叶盛水位站校测水位。
下一阶段,水利部门将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和凌情发展变化,滚动分析预报凌汛,强化工程巡查,整治凌汛风险隐患,做好随时应对极端低温天气突发险情和灾情的各项工作,全力保障防凌安全。(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