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0 -> 兴水塞上 -> 文字头条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 | 汪家塬村“长俊”了
2025-11-20 19:38:28   
2025-11-20 19:38:28    来源:宁夏日报

图片

  初冬时节,记者从同心县一路向东南,深入到黄土高原深处的一个小村庄——张家塬乡汪家塬村。

  11月17日,村党支部书记张树森早早来到村部,他今天要和县水务局水土保持站的工作人员,共同商量前段时间在自治区水利厅进行的折死沟支沟——红柳沟小流域生态产品转化后续事宜。

  “做梦也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能看见这个曾经的残壁烂泥沟能变这么‘俊’,还能产出经济效益。”已到古稀之年的张树森感叹道。

图片

治理后的折死沟现状

  这里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积极探索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给自己博得一丝生存空间。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村上便组织老百姓开始打坝,打渠拜,修梯田。”张树森回忆道。全体村民们积极向县上、乡上争取支持,拿起铁锹、背起背篓,从栽活一棵树、种好一棵草开始,一代代、一辈辈,接续奋斗,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经过近80年的奋斗,村上的梯田从10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10000多亩,占全村土地的80%以上。同时,大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特别是实施红柳沟小流域淤地坝翻建、沟头治理、谷坊新建、砂砾石道路铺设、道路排水沟新建、水土保持林营造及种草、封禁治理等措施。功夫不负有心人,村里基本农田状况明显改善,粮食生产能力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旱涝灾害减少,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

  “这条残壁烂沟曾经是挡住我们走出大山的鸿沟。如今,却成为了联结乡亲们迈向共同富裕的纽带。”张树森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图片

黄土高原腹地的平田

  “咱们就是要转变理念,加大生态产品转化力度,增强绿色发展动能,从而带动生态‘高颜值’向经济‘ 高产值’转变。”同心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张自国说。

  经核算,汪家塬红柳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为873.97万元每年。今年交易的600亩红梅杏和新修的121.68亩土地15年文化服务经营权被同心县兴荣生态农业文旅有限公司购买,收益资金的4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30%用于村民分红共富,30%用于生产设施建设及后期生态治理。

  “10月29日,在西安召开的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上,我们汪家塬村作为宁夏唯一一个村落在大会上精彩亮相。”张树森自豪地告诉记者,村里将借着本次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良好时机,大力发展“三个一万亩”“四个1000万”,即“小杂粮、草畜,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一万亩,“小杂粮、草畜,特色农业、劳务”四个产值达到100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汪家塬村建成集观光、采摘、休闲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造福子孙后代,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务工,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

【编辑】:张剑平
【责任编辑】:任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