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纪略
2021-12-13 12:44:39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立足主责主业,着眼基层,聚焦群众需求,通过扎实办好加快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等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0月13日,固原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中心工作人员为群众颁发不动产权证书。(任金玲)

  “我们盼了8年的不动产权证终于办下来了,拿着‘红本本’,大家不再发愁了。”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六盘山小区居民史美娜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小区居民因历史遗留问题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孩子入学、抵押贷款都受影响。如今,自然资源部门推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小区数百户居民终于能顺利办证,一系列相关难题也因此迎刃而解。在宁夏,这类自然资源工作解民忧、保民生的案例还有不少。

  不动产登记

  拿到“红本本”,吃下“定心丸”

  群众利益无小事。今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聚焦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把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通过全面排查城镇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宁夏厅重点梳理了用地手续不完善、欠缴土地出让价款和相关税费、未通过建设工程规划核实、开发建设主体灭失以及原分散登记房屋、土地信息不一致、项目跨宗地建设等不动产登记办证难问题,积极推动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原则,明确了责任主体、措施和时限,加快不动产登记办理进程。

  各市、县(区)更是将化解问题的举措落实落细。“我们按照先易后难,成熟一批、解决一批的要求,分期、分批推进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不动产权证书办理工作。”固原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中心主任张斌介绍,为稳妥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该中心通过实地走访群众、多方寻找原始开发商、查找老旧档案资料等方式,梳理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抽调专人配合开展了119个老旧小区土地及77个小区房屋面积测量工作。为早日了却群众心头事,该中心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集中为六盘山小区、固原市人民医院家属院住户办理并发放不动产权证书1000余本。“总算把不动产权证拿到手了!”家住固原市原州区利民小区的兰茂森老人拿到不动产权证书时激动地说。在办证过程中,工作人员特事特办,遇到问题及时帮忙解决,避免群众来回跑。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吴忠市分类提出解决意见,加速推进遗留问题化解,该市红寺堡区更是成立遗留问题处置办公室,针对各类遗留问题制定处置办法,组织多部门合力解决;盐池县解决了跨宗地建设及房屋土地信息不一致问题;贺兰县针对拆迁安置中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协调税务部门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为拆迁安置户办理不动产权证书。截至目前,宁夏各市、县(区)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项目82个,涉及不动产5942套,惠及1.46万人。

  村庄规划

  美了乡村,富了乡亲

  “现在村子里环境美得很,道路宽敞、平坦、干净,还装了路灯,晚上也亮堂堂的。”

  10月19日,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村民李雪兰谈起近来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永新村里,凉亭、花园、小喷泉、休闲长廊、游乐区、错落有致的民宿庭院……美丽的乡村景致吸引了不少游客。得益于集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美丽宜居等功能于一体的村庄规划,李雪兰守在自家门口就过上了富裕日子。“我们经营的民宿客源稳定,收入也好,一个月收入有六七千元。”

  “以前永新村只分为生产生活区、作物种植区两个片区。”红寺堡区柳泉乡党委书记高晓东告诉记者,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永新村种植布局比较零散,产业发展也较为单一。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今年5月,宁夏厅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将红寺堡区21个成建制移民村,纳入2021年村庄规划编制计划,安排工作专班和技术团队常驻,指导红寺堡区自然资源局为永新村等移民村庄结合各村特色绘制蓝图。

  以永新村为例,规划编制工作组驻村一个半月,实地踏勘,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了解村民发展愿景,在此基础上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规划优化了产业空间布局,合理安排村域各类产业用地,将全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畜禽养殖业等集中布置。同时,融合永新村的特色农产品、罗山航模文化等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规划发展特色民宿,打造“共享庭院”模式的民宿院落。

  “我们为永新村编制的村庄规划,结合了村集体产业特点和村民生产需求,合理安排村域各类产业用地,将永新村划分为生产生活区、畜牧养殖区、作物种植区、民宿接待区、休闲游乐区,果蔬采摘区6个片区,在空间上形成有机联系、互为补充的多个产业板块,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链条。”红寺堡区自然资源局规划站站长马显功介绍。

  “深入了解干部群众的诉求和愿望,才能作出符合各方要求的规划。”宁夏厅市县规划处副处长刘世文介绍,“近年来,我们通过试点示范、标准先行,已经构建出比较完善的‘多规合一’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体系,为600多个村开展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将编好村庄规划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组建了7个专项工作组,分别赴各县区指导编制,力争通过村庄规划,引领村民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地灾防治

  “人防+技防”,筑起安全墙

  入秋以后,宁夏雨水明显增多。10月13日清晨,连续下了几天的雨终于停了,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陈沟村的群测群防员刘刚又来到地灾监测点巡查。虽然辛苦,但他深知责任重大——村子两边的山体一下大雨就容易滑坡,山下还居住着10户71个村民。

  刘刚仔细查看后,确认没有冲刷下新的落石、土块,又走向几个白色铁栏围起的仪器。透过铁栏,刘刚一边检查仪器的运行情况,一边告诉记者:“这是我们村今年新安装的地灾监测预警设备。只要出现山体滑坡的迹象,它们就会提前发出警报声,提示村民迅速安全撤离。”

  “这些地灾监测预警设备上有位移计、裂缝仪、雨量计、小喇叭等仪器,可实时关注地灾隐患点的各项数据和指标,并对各项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和分析,能根据所设定的地灾隐患临界数值,判断是否会出现山体滑坡、裂缝等。”原州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永名介绍。今年以来,宁夏厅在原州区10处地灾隐患点安装监测预警设备,聘用83名群测群防员进行人防监测。与此同时,原州区局针对已查明的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灾隐患点,通过建设挡土墙、板墙等方式,加强工程治理。

  宁夏地灾易发多发。据统计,全区在册地灾隐患点971处,威胁1.8万余人9.7亿多元财产安全。怎样才能更快、更准确地预判灾害危险,保障群众安全?逐步“上岗”的地灾监测预警设备,为宁夏地灾隐患区受威胁群众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目前,宁夏厅正大力建设完善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相结合、“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地灾防治体系。

  “今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地灾隐患排查、风险普查、风险调查评价等工作,建成全区地灾监测预警平台,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组四级群测群防员制度。”宁夏厅地质勘查与矿业权管理处相关负责人魏明告诉记者,该厅还派出应急分队,长期驻守宁南山区,确保发生灾险情1个小时内能到达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同时,宁夏厅在全区40余处地灾隐患点设置了237套地灾专业监测设备,确保地灾防治工作底数清、措施明、防得住,最大限度减少地灾造成的损失,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据《中国自然资源报》任金玲 王 瑞 邹姣姣 徐佳楠)

【编辑】:胡琴
【责任编辑】:胡琴

宁夏新闻网(www.nxnews.net)版权所有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