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足回看兴庆区的发展,一幅记载着非凡足迹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2022年,兴庆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辖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社会事业稳中向好。
以项目之进支撑发展之稳
在宁夏骏华月牙湖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个现代化的牧场坐落其间,优质鲜奶从这里源源不断产出。在公司附近,智慧观光牧场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牛棚、污粪处理车间等已经成型,建成后将以奶牛文化观光示范体验、奶牛养殖、乳品加工、有机肥加工为产业基础,引进科技含量高和高附加值的奶牛文化、青少年培训拓展等农业体验旅游类项目,打造以第一产业为依托,以休闲观光为支撑,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有机循环、运营规范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后将招聘百余名工人,让更多人从奶牛产业链中受益。
2022年,兴庆区坚持产业化、集群化、现代化发展方向,出台以奖代补激励措施,大力发展“花坛子、菜篮子、奶瓶子”,实施骏华智慧观光牧场、五渡桥产业示范园等重点农业产业项目26个,种植康乃馨、蝴蝶兰等8000多亩,蜜瓜、无花果、西红柿等5.8万亩,兴庆花卉、兴庆果蔬等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经济拉动力持续提高。落实水产养殖1.6万亩,畜禽存栏60万头(只),预计鲜奶年产量达17.21万吨,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同时,借势银川打造工业强市战略机遇,依托苏银产业园布局“三新”产业上下游链条,卧龙变压器等制造业企业增产扩规。建成宝丰200MWp等并网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6个,试点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红墩子红一煤矿、选煤一厂建成投产,红二煤矿加速推进,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家,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2亿元。
数字经济科创园、产业园“强强联手”“链园融合”,入驻跨境电商企业260家、总产值达9.04亿元。新百中心提标改造,建发现代城、王府井百货等商业综合体品牌升级,落地钟书阁等首店40余家,新华老商圈蝶变出新。兴庆万达、砂之船·奥莱加快建设,吾悦丝路印巷建成运营,友爱新商圈加速崛起。天山海世界创成4A级景区,敬德街获评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司家桥村、五渡桥村获评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服务业顶梁柱、领头羊作用进一步发挥,实现增加值560亿元,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85%以上,稳稳占据全市服务业半壁江山。
聚焦身边关键事提升群众幸福感
明亮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备、崭新的塑胶跑道,学生们载着梦想在新校园中开启属于自己的新未来。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小学教育集团三十四小校区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共招生500人,开设一年级和二年级共10个教学班。“我们根据唐徕小学教育集团的统一要求管理,学校的卫生防疫、硬件设施整体配备齐全,每个教室都安装了最新款的智慧黑板,老师可以随时调用多媒体素材资源,为孩子们带来生动灵活的课堂教学。”该校区执行校长冯军介绍,新学校的启用有效解决了附近大新家园等6个小区居民子女上学的需求,让越来越多的适龄孩子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教育。
2022年,兴庆区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近4000个,“集团化”办学覆盖校区37个,公办幼儿园占比提高至47.5%,“互联网+教育”品牌获教育部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组建医疗健康集团总院,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远程诊疗5.1万人次,建成自治区基层中医传承工作室2个,新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新改建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个、城市阅书房3个,建成运动场地6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7平方米。实施“十小便民工程”139个,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刷新了群众幸福指数。
同时,实施更积极、更有效的就业政策,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建立企业用工和群众务工双向对接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开发940个政策性就业岗位,安置公益性岗位就业310人,闽宁劳务协作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新增城镇就业近1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40万元,培育创业实体500余家。实施移民致富提升项目133个,脱贫群众稳定就业7177人、人均年收入达到1.44万元。
新增婴幼儿托育机构7家、托位323个,首家社区普惠性托育机构投入使用,打造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城乡养老服务站8个,“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挂牌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30个,实施文明实践重点项目40个,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宣讲等各类主题活动900余场次。
改革蹄疾步稳迸发发展活力
前段时间,兴庆区召开用水权确权颁证暨用水权改革推进会,8家单位拿到用水权确权证书。“有了这本‘用水权’证,不仅能指导我们科学合理规划生产经营,还能进一步激发我们科学用水的积极性。”卧龙电气银川变压器有限公司员工张鑫宇说道。
2022年,兴庆区纵深推进“六权”改革,核定农业用水权确权27.8万亩、完成用水权交易550万立方米,在全市率先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累计完成排污许可登记企业959家、交易排污指标21.6万吨,建立健全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和发展长效机制,核定林地和草原面积2.2万公顷,引导企业挂牌交易碳排放指标4.2万吨,能耗强度下降3.2%。
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网办率达93%,140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240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程序全面压缩,新登记市场主体1.94万户、同比增长31%,“兴速办·好办事”政务服务经验推向全国。
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邀请京东集团、山江谣文旅集团、中农联等大企业来银考察120批次,组团赴北京、广州、重庆、成都等地招商,招引“上河堡”文旅综合体、中农联智慧云仓城等大体量项目,国联保险、永安财险等金融企业落户兴庆区,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6个,总投资710.51亿元。
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好家园
走进自强巷,总能与文艺不期而遇,这条老街窄巷,在前段时间告别破败,成为“文艺范”和“烟火气”共存的网红打卡地。路旁充满古典气息的墙体彩绘,与郁郁葱葱的绿植相映成趣,演绎出了美妙的墙上风景,让路过的人不论匆匆一瞥,还是驻足观赏,都能在不经意间了解这里的文化与特色。
2022年,兴庆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治理城中村和城乡主干道、城乡接合部的“脏乱差”问题,改造提升特色街巷12条,打造非机动车规范管理示范街10条。完成北京路、京藏高速沿线环境整治,整治农村危房874户,实施农村“一改三治”,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4%,垃圾处理率达到95%,打造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10个。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8个,建成农村污水处理信息化平台,持续推进农业“三减”和清废行动,土壤安全利用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到84.5%,黄河断面水质保持II类进出。实施城区春季绿化项目7个,完成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绿化改造工程,新增绿化面积46万平方米,实施宝丰牧场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工程,防沙治沙7.6公顷,保护修复湿地1.67万亩,完成植树造林2500亩。
构筑安全网奏响和谐曲
“在网上宣传投资理财高回报高收益的都是诈骗。”“转账之前想一想,打款之前问一问,遇到可疑情况一定要报警”……连日来,兴庆区基层工作人员化身宣传员,开展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活动,提高老年人防骗“免疫力”。
2022年,兴庆区纵深推进平安兴庆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开展“四零服务”活动,领导干部包案化解信访积案58件,矛盾纠纷调解率达93%。健全“1+6”基层治理体系,新建市民驿站8个、红色暖心驿站102个,农村社区精细化治理经验得到民政部肯定。全面进行“八五”普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养老诈骗活动。
持续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稳妥化解风险存量、坚决遏制风险增量、有效防止风险变量,全面加强经济金融、国资国企、非法集资等领域监测预警。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胜利收官。成功打造食品安全示范街区6条,严厉查处食品药品领域违法行为,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创新工作方式推动职能转变
在农家小院、文化广场、休闲凉亭,兴庆区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大家用接地气、贴生活、聚民心的宣传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兴庆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践行“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掷地有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区委安排部署。
创新政府常务会法律法规“学考评”制度,常态化坚持“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顾问列席政府常务会制度,修订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深化重大行政决策前置性审查,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畅通“12345”民生热线,用网线、电话线践行群众路线,尽心尽力解决群众反映诉求,“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意识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对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扎实开展“改进作风提升质效”专项行动,践行“严细深实勤俭廉+快”工作作风,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和督查检查,政府执行力、工作落实力不断提升。
一项项成果见证了兴庆区风雨兼程的发展之路,也加深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不断提升的印记。憧憬未来,兴庆区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扛起“首善之区”使命担当,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贡献更大力量。(记者 肖梦琪 王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