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1 -> 宁夏两会新闻中心 -> 要闻
政声 ▏筑得“金巢”在 引得“凤凰”来
2021-02-01 21:21:38   
2021-02-01 21:21:38    来源:宁夏新闻网

  新发展阶段,如何办好自己的事情、进一步提升科技实力?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无疑是破题之要。

  两个月前,某企业用8000元高薪招来的一名研究生辞职了,从入职到辞职,这名研究生仅在企业待了半年。人才不稳定,已成为企业的“心头大患”;高层次人才王某到宁夏就职后,意外得知原本答应的安家费、科研项目启动费被减半,同时,王某在宁夏找不到发挥才干的平台,干事创业信心大减;某企业“张榜”半年多,还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企业负责人到自治区相关高校上门求助,发现为数不多的专业人才要么考研深造,要么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人才断层严重……

  引人难、留人难、用人难的“三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科研院所发展的主要因素。

  如何为人才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氛围,引得“凤凰”来“筑巢”?我们听听自治区人大代表怎么说?

  【代表说】“凤凰”要引得来、更要留得住

123.jpg

  在自治区人大代表马俊看来,尽管西部地区求贤若渴,但长期以来却难以“解渴”,究其原因,是存在不少掣肘人才引进、培养、发展的因素。

  “一方面,我们给人才的优惠力度不够。曾经有一对博士夫妇,打算回宁夏发展,本来说好每人40万元安家费,可到宁夏后,被告知夫妻二人只能有一人享受优惠政策,最终这对夫妇选择在外地发展。”马俊说,用人单位在引人上要舍得投入和付出,在落实好自治区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破除人为设置的“梗阻”,为引进优秀人才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充分调动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的积极性,使其互补互持、合作共赢。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健全收入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给予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更多自主权。马俊说,政府的一系列举措,正在逐渐营造识才、爱才、用才、惜才的良好氛围。

  人才既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下。马俊说,要想真正长久地吸引住人才,让人才留下来,最终还得让英雄有用武之地。

  “我们必须创造出能激发人才出色才智的机会和条件,为其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公平的发展环境,令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到获得感,实现人才成长与当地发展的双赢。”马俊说,同时,还应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人才“建档立卡”,完善人才监督、培养机制,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代表说】培养人才梯队,解决“用人荒”

234.jpg

  “招人不易、留人更难。”经营企业多年,马玉芳代表对人才流失有切肤之痛:“由于地理位置、收入、干事环境等方面因素,我们很难留得住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而本地院校的职业技术型人才,又不能完全满足研发需求。”

  马玉芳建议,要创新方式,通过“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基地”等,引导人才发挥最大作用。注重人才“金字塔”的搭建,有针对性地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梯队,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这个成功案例给你一些启示】

微信图片_20210201092104.jpg

  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开展实验,完善项目申报资料,参加各种会议……寒假期间,宁夏大学农学院教授、宁夏优势特色牛产业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马云依旧在实验室忙得不可开交。

  两年前,在河南某高校工作的马云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入宁夏大学。落实安家费,解决配偶工作和孩子入学,一系列暖心措施,让马云没有后顾之忧,甩开膀子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

  马云直言,到宁夏发展,他更看重做事的环境。为给马云创造发挥作用的条件,学校争取自治区科技厅支持,专门为马云搭建宁夏反刍动物分子细胞育种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的选择、项目的制定都由我们决定,少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大家只顾着一门心思把活儿干好。”马云笑言,有了平台支撑,他和团队干劲十足,目前已申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正在围绕高产长寿奶牛选育、肉牛产肉性能遗传改良等开展科研攻关。

  出品人:周庆华

  策划:连小芳

  监制:魏邦荣

  统筹:马钦麟 瞿学江

  主持:马晓芳

  执行:姜璐 左鸣远

  设计:许辉

  出品: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编辑】:姚振国
【责任编辑】:马江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