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夏固原市公安机关会同法院、检察院、林业和草原部门分别在隆德县打石沟水库、西吉县张家咀头水库开展中华蟾蜍增殖放流活动,20余名非法猎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当事人增殖放流的8000余只中华蟾蜍进入涉案地生态系统,助力六盘山地区生态环境修复。
近年来,固原市公安机关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聚焦公安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刑事打击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突出犯罪,以打击促进生态环境治理,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助推生态固原建设。2022年以来,共破获非法猎捕、非法收售中华蟾蜍刑事案件3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9人,查获中华蟾蜍27000余只,收缴蟾酥2000余克,有力打击震慑了非法狩猎、收售中华蟾蜍犯罪活动。
中华蟾蜍,俗称“癞蛤蟆”,系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的国家“三有”野生保护动物,常年以蝗虫、蚊子、蝇蛆等为食,是防治农作物、牧草、森林害虫的天敌之一,天生喜湿、喜暗、喜暖,每年3月初至4月底,气温回升到8℃至10℃的时候,在河道、水库、湿地等地大量出现并开始繁衍产卵,蟾卵发育至成蟾需要近一年时间。其耳后皮肤腺体上分泌的乳白色液体加工制成的蟾酥为中国传统中药材,临床应用颇广,价值较高,六盘山地区的中华蟾蜍的蟾酥pH值可以达到8.0,蟾酥量也相对较高,这也是大量外地不法分子前来我市非法猎捕和收购中华蟾蜍的重要原因。
不法分子为谋取高额非法利益,利用中华蟾蜍昼伏夜出、喜湿习性,在每年3至4月份中华蟾蜍繁衍产卵时期大肆非法猎捕,势必造成地区中华蟾蜍数量减少,影响农作物、牧草、森林资源生长,破坏区域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固原公安呼吁广大群众,不要乱捕、滥食野生动物,切莫为了口腹之欲或非法经济利益触犯法律。为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倡导广大群众如发现非法猎捕或收售野生动物的行为,应积极向公安机关报案,共同保护野生动物资源。(通讯员 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