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隆德县温堡乡新庄村居民夏红子打开手机,登录“隆德县城乡供水平台”查看上月用水情况。“以前我们不会看水表,也不知道用了多少水,抄表员挨家挨户上门收费,特别不方便。现在登录手机,用了多少水,交多少钱,一目了然。”夏红子感慨智能管水带来的便捷。
“2015年之前,农村供水工程按照每立方米1.51元标准收费,采取按季度上门收缴。自2018年开始,逐步引进了磁卡水表和物联网水表,居民用手机就可以缴费,城乡用水实现同质同源同价。”隆德县水务局水利站副站长杨志义介绍,隆德共有城乡用水户5.9万多户,目前已对1.46万户IC智能表升级改造,更换3.41万用水户计量设备,配套蓄水池、分水井、泵站等自动化设备。
近年来,隆德县投资4亿多元构建“互联网+城乡供水”智能水利体系,先后实施水源工程、水厂工程、管网工程、入户工程,推进全县水务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网络化和工程管理信息化“四化”建设,建成全县水资源“东水西用,南水北调,丰枯调剂”的配置体系,破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分布不均问题。
“隆德县海拔高、人口密度大,全县水资源总量为7214万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六分之一,少于全区670立方米,低于国际严重缺水线500 立方米的标准。”隆德县水务局副局长张慧敏说,“全县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3880万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218立方米。”
隆德县水资源均来自大气降水,无过境客水,多年平均降水量502毫米,年均水面蒸发量为842毫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呈现南丰北枯,东多西少,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并存。
“全县区域之间水质差别较大,县城以南的水洛河、庄浪河、甘渭河水质相对较好;县城所在的渝河流域东部六盘山水源涵养区水质较好,中部水质含氟量较高,西部联财镇多为苦咸水;县城以北好水河、什字河流域水质硫酸盐超标。”张慧敏介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供用水矛盾日益加剧,水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为做好水文章,隆德县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以水库及骨干坝为水源和调蓄中心,以河道、渠道、管道为输水载体,调、引、提、蓄、连结合,大、中、小、微并举,库、坝、井、池联用,通过调水引流,建新改旧,建设引得来、蓄得住、可调控的水资源高效配置体系,打通全县域水资源联调渠道,建起河库坝池联通工程体系。
2016年以来,隆德县先后建设城乡供水工程、渝河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库坝及供水管网连通工程,改造扩容县城第二水厂和第三水厂,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个片区14处。同时,强化水资源综合管理,建立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新模式,形成高效协作的联管机制,促进水生态、水环境、河湖健康运行。
如今,隆德县已开创水资源全域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的新格局,建立以城乡供水工程为主轴的“两纵四横”水系连通、库坝调蓄体系,县内21座水库全部连通,实现外引内蓄、综合利用的水资源配置;建立以水利工程为保障的全县供水安全体系,建成以水定规模、以水定产业的现代化生态节水灌区,保障农业灌溉,降低供水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撬动高质量发展。(宁夏日报记者 剡文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