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1 -> 建设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 -> 图片头条
大美罗山:青海云杉4000万年前从岩缝中萌发
2022-01-30 11:03:26   
2022-01-30 11:03:26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在罗山的阴坡、半阴坡和潮湿谷地,青海云杉聚树成林,云烟渺茫。

  春节前夕,一场大雪笼罩了罗山,我们驱车盘旋于砂石路上。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洪积扇荒漠草原、灌丛草地、针阔混交、针叶纯林、高山草甸……丰茂的植物资源,描绘出了壮美的“罗山叠翠”。

  罗山是以青海云杉、油松为代表的荒漠区域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身影挺拔的青海云杉,是罗山的灵性和脊梁。

  记者跟随保护区工作人员,来到罗山深处,领略了青海云杉的风采。

  保护区的一位专业人员说:“我们看见的这株小的青海云杉是自然生长的,天然下种以后,自然萌发,生长出来的。你能看到的远处的小青海云杉比较多,这说明罗山自然更新,植被演替是越来越好。”

  “青海云杉是罗山自然生长的一个树种。”他指着一片茂盛的青海云杉说,这里的一部分树龄在100年,最高可达23米。罗山青海云杉最大树龄约130年,我国发现树龄最大的青海云杉已有450多年的历史,它30多米高,树干的直径达到1米多。 

  青海云杉是地球冰河期的“遗老”。青海云杉在高原上繁衍生息已有4000多万年的历史,地球上的云杉属树木的远祖。4000万年前,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

  罗山是在距今6亿年前地质变化而逐渐形成,大、小罗山山系绵延30余公里,山系不断升高,目前仍在微弱运动。森林资源演替也始于此时,在漫漫地质长河里,老者化为沃土,新者自然萌发,静看星空轮转。

  从巍巍祁连山,到绵延数千里的巴颜喀拉山和柴达木盆地东部山地,历经冰川期沧海桑田的变迁,青海云杉适应了高原干旱寒冷的气候。它外形高大、雄伟,在高寒、干旱、缺水严酷环境下茁壮成长,装扮着高原山脉和江河峡谷。青海云杉从生态、形象、经济和文化内涵上可以誉为“高原的脊梁”。

  “罗山的青海云杉为什么长势这么好呢?就是因为它是比较耐严寒,耐干旱,耐瘠薄的一个树种。”他说道。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里的“不老松”就是指大山深处的青海云杉,它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也称为白松。

  “雪山千仞,松杉万本,保持水土,涵源吐流”。青海云杉树冠宽阔,根系发达,蓄水功能强。据测定,一棵成年的青海云杉蓄水量达2.5吨,年吞吐量为25吨,一片青海云杉林就是一座地下水库。正是青海云杉高效的蓄水能力,使得罗山成为宁夏中部的水源涵养中心。

  青海云杉是罗山林区主要的森林组成树种,罗山,也成为宁夏三大天然次生林区之一,现有林木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0.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8.13%。山体内的林木如一个“绿洲”,阻挡风沙、降低蒸发、涵养水源、改善气候。

  随着保护区各项建设工程和管护措施的有效实施,保护区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林草综合盖度明显增加,由建设之初的30%左右增长到目前的70%以上,森林覆盖率由建设之初的9.61%提高到现在的18.13%。物种资源丰富度明显增加,高等植物由建设之初的65科170属275种增至70科230属418种,增加了5科60属143种。

  “罗山的云杉天然更新较好,郁闭度高、林下几乎无灌木,主要以苔藓植物群落为主,伴生草本有苔草属和兰科植物。”管理局的专业人员说。

  罗山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土地干旱,气候干燥,规模造林会造成植被破坏,增加水土流失,因此不适宜规模造林。因此,在多年的生态保护中,坚持了“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植被修复为辅”,封育保护与生态修复并举的办法。

  青海云杉,在罗山自然演替和生态恢复中正堪当重任。

  告别青海云杉,回望巍巍罗山,我们心中一直在追问——

  大美罗山之中,究竟生长着多少棵青海云杉,他们所涵养的水源能汇聚成多少个大水库?(宁夏日报记者 张国长/文 实习生 彭斌/视频制作 图片由宁夏罗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编辑】:杨兆莲
【责任编辑】:杨兆莲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