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2 -> “护童成长”护航未来 -> 头条新闻
如何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 多地书记、县长谈体会
2022-05-18 09:15:10   
2022-05-18 09:15:10    来源:中国儿童福利

  近期,民政部儿童福利司邀请多地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围绕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谈认识、谈体会、谈下一步工作打算。今天,山西省晋城市委副书记、阳城县委书记姚逊,浙江省常山县委书记潘晓辉,河南省舞阳县委书记王彦民,陕西省石泉县委副书记、县长梁鸿为大家分享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经验,一起来看。

  山西省阳城县

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安全墙”

姚 逊

  山西省阳城县有未成年人5.08万。近年来,阳城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为目标,主动谋划、创新思路、综合治理,不断延伸未保工作触角,用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统筹布局、整体推进,织牢织密未保网络。阳城县专门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配齐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建成以县未保中心为龙头、乡镇未保工作站为支撑、村级“儿童之家”为延伸的三级服务阵地。制定出台《阳城县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工作方案》,建立动态监测、强制报告、调查评估、联席会议、从业查询五大联动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抓、民政部门统筹协调,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单位、村、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余万元经费支持未保阵地建设、组织建设和宣传培训等工作,在全县大力建设“爱心妈咪”小屋、母婴室、托幼机构等未成年人关爱场所。2021年,为243名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64万元,资助困难学生9384人共计453万元。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强化思想道德建设。阳城县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活动、“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五老”党史宣讲团进校园活动,为4万多名学生讲红色故事103场。组织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劳动美”社会实践等活动。全县9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广泛开展“红色小讲解员大赛”、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进一步坚定未成年人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部门联动、重拳出击,筑牢安全防护堡垒。阳城县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公安、市场监管、住建等单位先后出动执法人员341人次,检查校内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药品经营单位、托幼机构等280余户次。强化护学岗建设,切实维护校园周边治安、道路交通秩序,保障学生上下学出行安全。加大学校周边网吧、娱乐场所等监管力度,严格依法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行为。开展消防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安全知识进课堂”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公、检、法、司等单位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设置“少年法庭”、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和“一站式”取证救助中心,加大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完善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帮扶制度,及时开展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服务,为全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安全墙”。(作者系山西省晋城市委副书记、阳城县委书记)

  浙江省常山县

合力构筑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美好家园

潘晓辉

  近年来,浙江省常山县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合力构筑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美好家园,不断开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局面。

  政府尽责,着力构筑保障共同体。全县建立由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县、乡两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设立了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成立了未成年人检察办公室、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搭建了“亲青帮”等青少年网络维权平台,有效构建起城乡一体化、保障制度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专业化的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每年投入经费1200余万元,用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21名孤儿和346名困境儿童纳入政府保障体系,并为困难家庭儿童每月增发108元“共同富裕金”。

  社会尽力,全力拓展未保覆盖面。全县建成14个乡镇(街道)未保站、68个示范型儿童之家,配备了22名乡镇儿童督导员、192名村(居)儿童主任,确保将未成年人保护延伸到“最后一米”,确保关爱无处不在;建立了“融慈善”平台,累计帮扶未成年人家庭230个,保障未成年人合理诉求得到最优解决;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扶持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社会组织发展。目前,全县从事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的志愿者已超过2万人。

  学校尽职,致力做优校园安全线。常山县大力推行保学行动,实现适龄儿童就学率100%,确保控辍保学路上“一个都不少”;注重安全护苗,投入3000余万元全面升级校园智慧安防监管体系,配足配齐专职安保人员,坚决守护校园一方净土;全力保障学生出行,投入1600余万元配备65辆智慧专用校车,满足全县农村20所小学近3400名学生的安全接送需求;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举办法治专题讲座200多场,专项治理和整顿校园周边安全环境,让青少年远离网吧和毒品危害。

  家庭尽心,努力打造末端防护点。常山县发动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等组建“爱心妈妈”志愿队,开展课外伴学、爱心厨房、亲情家书等关爱服务活动,让家有温度、爱有力度。目前,全县共有“爱心妈妈”3692人,已先后开展关爱服务未成年人活动2000余次。同时,在各村(居)“儿童之家”开设临时托管服务,组织开展以劳动实践、艺术手工、安全教育等为主题的课后服务活动,帮助解决家庭顾虑。

  常山的城市品牌是“一切为了U”,这个“U”就包含着“尊老爱幼”的“幼”。我们真诚呼吁社会各界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参与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当中,共护祖国的花朵灿烂盛放,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成长。(作者系浙江省常山县委书记)

  河南省舞阳县

筑牢五道防线织密未保安全网

王彦民

  河南省舞阳县有未成年人11.33万。近年来,舞阳县紧紧围绕构筑“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以“筑牢五道防线”为抓手,通过抓实思想道德建设、优化成长环境、强化特殊群体关爱,不断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促进全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健全体制机制,筑牢政府保护防线。舞阳县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抓总,司法、教育等部门相互配合的“大保护”格局。投入1240多万元,建设县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镇级儿童福利指导站、村级儿童之家,健全覆盖城乡的县、乡镇、村三级救助保护网络,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等保障政策,全县1988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病重残儿童均得到保障。

  坚持源头治理,筑牢家庭保护防线。舞阳县坚持源头治理,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家庭家教宣传活动,引导督促家长认真履行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的责任,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好“人生第一课”,学好用好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能,积极营造温暖的家庭环境。同时,在全县扎实开展“最美家庭”推评活动,发挥典型模范家庭的示范作用,大力宣传典型事例,引领广大家庭向善向上,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抓好学校教育,筑牢校园保护防线。舞阳县定期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举办各类主题班会、安全警示教育会、应急演练1.7万多场次,切实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同时,全面建立完善校园安全保障以及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对校园及周边治安开展专项整治,预防在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制止校园内的商业化行为,遏制校园欺凌、霸凌事件的发生,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凝聚多方力量,筑牢社会保护防线。舞阳县自上而下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服务机制,发动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报告机制、临时监护服务机制,依托县未保中心、乡镇未保站、村儿童之家,对发现的遗弃、虐待、伤害、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及时介入并调查处置,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坚持把教育、帮助、挽救未成年人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整合教育、公安、检察院、法院以及共青团、妇联、心理辅导机构等资源,搭建起未成年人保护多元化组织平台,全面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服务能力。

  提供法律服务,筑牢司法保护防线。舞阳县积极发挥未成年人司法中心作用,凝聚司法合力,在案件询问、取证、审判等各环节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受害人的诉讼权利及合法权益,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专业的社会调查、心理支持、关爱救助等服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作者系河南省舞阳县委书记)

  陕西省石泉县

奏响未成年人关爱保护“3456”协奏曲

梁 鸿

  近年来,陕西省石泉县始终坚持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大事要事来抓,创新建立“3456”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

  “三级联动”聚合力。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石泉县坚持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将其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系统谋划、统筹安排,成立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立村(社区)儿童之家,细化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了党政统筹、三级联动、协调推进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

  “四大中心”搭平台。构建全方位、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未成年人管护平台,是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有力抓手。石泉县通过向上争取、部门帮建、政策激励、社会参与等方式,多渠道筹资2000余万元建成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妇女儿童庇护中心和校外成长护航中心,自主开发“关爱‘三留守’暨未成年人保护”智慧平台,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未成年人生活、监护及帮扶等情况,有效提升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力和水平。

  “五支队伍”护成长。围绕锻造过硬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目标,石泉县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参与,整合力量组建法治校长、儿童主任、代理家长、未成年人保护志愿者及专家团队“五支队伍”,针对不同情况因类制宜、精准施策,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亲情陪护、走访慰问、心理疏导、教育服务等关爱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构建起有温度、有力度、有尺度的未成年人关爱管护体系,营造了温馨、健康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六位一体”管长效。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性工作,必须坚持综合施策、常抓不懈。近年来,石泉县通过不断健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保护制度体系,切实加强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学业辅导、身心健康、课余生活、权益维护等各方面教育管护,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长效机制,真正使未成年人学习有良教、生活有关爱、孤单有陪伴、心理有疏导、困难有帮助、权益有保障。

  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宏观上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紧密相连,微观上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石泉县将以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为契机,聚焦重点、靶向发力,努力为未成年人撑起防护之伞、铸就保护之盾、夯实关爱之基。(作者系陕西省石泉县委副书记、县长)  

【编辑】:李瑶
【责任编辑】:李瑶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