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2 -> 宁夏网络普法 -> 以案释法
以案释法与宁同行 | 诈骗分子冒充“班主任” 家长请警惕
2024-07-16 19:07:07   
2024-07-16 19:07:07    来源:“公安部刑侦局”微信公众号

  近日,一种新型的网络诈骗手段浮出水面,诈骗分子通过三步化身“班主任”,瞄准未成年人进行欺诈。他们首先骗取孩子的信任,进而潜入班级群聊,并最终冒充班主任骗取家长钱财。此类事件提醒我们,互联网时代孩子接触世界的渠道增多,但也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诈骗1.png

  据了解,这些诈骗分子首先通过陪孩子玩游戏、聊天等方式拉近关系,获取孩子的信任。随后,他们会要求孩子提供班级群的二维码,以此潜入群聊。在群聊中,诈骗分子会将自己的头像、姓名等资料改成与真实班主任一模一样,从而以假乱真。

  一旦成功冒充班主任,诈骗分子便会在群内发布虚假信息,如收取学费、资料费等,骗取家长的钱财。有诈骗分子在被问及作案动机时,竟嚣张地表示:“因为小学生比较好骗。”

  除了冒充班主任进行诈骗外,还有诈骗分子通过游戏骗取孩子的信息。例如,有孩子在用家长手机玩游戏时,遭遇诈骗分子冒充游戏皮肤派送员和执法人员,通过威胁、恐吓等手段骗取孩子的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导致家长账户资金被盗。

诈骗2.png

  此外,近期还发生了多起偷窃儿童电话手表中的电话卡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诈骗分子假装遇到困难借用电话手表通话,实则趁机偷走电话卡进行诈骗活动。

  【网信说法】

  网信部门呼吁广大网民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尤其是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防范网络诈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给陌生人。如遇可疑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编辑】:张海莹
【责任编辑】:张海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