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直播间内频繁出现打着化太岁、结缘等旗号兜售各类商品的商家,甚至有的商家还冒充著名寺观名义进行推销,引发众多消费者投诉及相关组织辟谣。律师表示,此类虚假宣传和侵权行为均属违法,平台等各方应加大监管和治理力度。
在直播间里,一些主播自称是出家人、修行人或大师,通过询问网友的生辰等信息,以点朱砂等形式为网友进行“祝福”,并公开展示符箓证明其“法力”。同时,主播和工作人员不断与网友互动,催促下单购买产品。然而,当被问及具体细节时,主播却推托不方便回答,只在私信里给网友发一些涉及“祝福”的内容信息。
据调查,这些商家和个人为迎合少数人求财、求健康等急切心理,先把自己包装成富有神奇色彩的修行人,通过拍摄短视频等方式进行炒作,待时机成熟后,就通过网络推销产品。他们声称自己是普陀山官方账号、峨眉山官方授权,商品均为九华山直发、五台山结缘等,但实际上并未获得相关授权,只是作为推销产品的噱头。
例如,某平台上名为武当山xx的账号,在直播时声称自己为武当山官方账号,商品为武当山直发,但实际注册主体为河南某公司,且所提供的证明仅为某公司就注册的“武当山”商标授予该店面的授权书,而武当山道教协会已明确表示,从未参与或主导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也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以该会名义进行商业活动。
此类行为已引发众多消费者投诉。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不少关于商家虚假宣传的投诉内容。有网友表示,购买的某铜钱并非商家宣称的黄铜材质,且商家也未得到所称道教协会的授权。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苟博程律师指出,如果商家宣称得到知名寺观授权进行直播销售,而实际上并未获得授权,则属于侵犯著作权、名称权、商标权的行为,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责任。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月丽也认为,商家宣称得到授权或为该寺观出家人等,涉嫌侵犯其名称权、商标权等民事权益,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网信说法】
网信部门提醒广大网民,在网络直播间购物时应保持理性,切勿轻信主播的虚假宣传和“祝福”。对于涉及宗教、寺观等名义的推销行为,应特别警惕其是否获得相关授权,避免被不法商家所蒙蔽。根据《互联网宗教信息管理规定》第五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或者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宣扬邪教、迷信,或者煽动仇恨、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不得在互联网上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院校、建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开展宗教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开展宗教活动、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审批事项。”涉事商家以宗教名义进行商业推销,未获得相关宗教组织或寺观的授权,属于利用宗教进行不当商业活动的行为,违反了上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