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至11日,宁夏日报记者先后到福建厦门、泉州、莆田和福州,探新寻绿,进企业、看工厂,通过镜头和笔墨展示闽宁协作相关成果及福建省改革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做法。
筼筜湖:清波潋滟鸟翩跹
筼筜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白鹭在此栖息。
金秋十月好景致。信步筼筜湖,碧蓝的湖水、苍翠的红树林、火红的三角梅相映成趣。
前来观光游玩的人们不会想到,多年前的筼筜湖完全是另一个模样。
筼筜湖位于厦门岛西部。20世纪70年代以前,筼筜湖还是筼筜港,与海相通。那些年,入夜后的筼筜港渔船灯火闪烁,形成当时的厦门一景——“筼筜渔火”。到上世纪70年代,筑堤围湖,向海要地,筼筜从海港变成内湖,水域面积缩减到1.6平方公里。
20世纪80年代初期,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拉开序幕,厦门城区在筼筜湖南北两岸快速发展,工业区和居住区成片开发,筼筜湖承受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37平方公里汇水区内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长年累月直排入湖,导致筼筜湖区生态恶化。
1984年,筼筜湖治理工作启动。头几年由于治理工作复杂、未形成合力等问题,收效甚微。
1988年3月,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拉开了筼筜湖综合治理的序幕。
通过高位推动、精准施策、系统治理、久久为功,经过先后五期大规模整治,曾经的“臭水湖”变身“城市绿肺”。
如今,筼筜湖区水质显著改善,水体复氧能力增强,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近年来,共发现63种游泳动物;湖心岛等处种植秋茄、白骨壤、红海榄等品种红树植物约2.6万平方米,实现湖区生态景观和防汛固堤有机统一;设立白鹭自然保护小区,累计发现98种鸟类在此栖息繁衍,湖区已成为繁华市中心的城市湿地公园和白鹭保护区。
筼筜湖综合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端之一。
从筼筜湖综合治理出发,多年来,厦门市积极推进“海域、流域、全域”生态保护修复,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促进人海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
见福连锁管理公司:零售窗口见“闽宁”
便利店内陈列的宁夏风光图片格外醒目。
行走于厦门的大街小巷,一间间挂着“可爱青蛙”标识的见福便利店,成为都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补给站。
把“见福”两个字的次序对调,读音就成了“福建”。
作为最早一批乘着闽宁协作东风、来到福建工作的宁夏人张利,在扎根福建后,于2006年创办了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由此诞生了见福便利店。
带着闽宁协作的深情厚谊,“见福”一路稳扎稳打、不断升级。如今,“见福”在福建拥有1500家门店,在全国门店数量则达到3000家,已成为全国唯一集生产、仓储、物流、办公于同一园区的零售企业。
在位于厦门市的见福产业园,产品供应、物流仓储、运营管理全流程链条通过数字化平台,被直观呈现在一块屏幕上。打开“见福连锁便利运营数字驾驶舱”,门店销售排名、小时订单汇总、动销产品数量等数据实时更新,货物的增补调配、销售情况一目了然。依靠数字化,“见福”实现了管理科学化和发展集约化,上千家门店犹如分散在城市的“细胞”,聚点成网,统筹协动。
“我是宁夏人,这些年我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寻找助力宁夏产业发展的最优路径。”张利说。多年来,见福在有条件的门店设立宁夏商品专柜、成立闽宁特色商品馆,在线上商城开设闽宁合作商品专区,依托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为宁夏枸杞、葡萄酒、滩羊等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去”贡献力量。
“未来,我们计划在宁夏建一个现代化的保鲜工厂,一方面提高宁夏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通过稳定产品价格,助力优质宁夏产品走向更加宽广的市场。”张利说。
厦门航空:云端“白鹭”连山海
厦门航空的工作人员在直播间带货宁夏枸杞。
跨越千里,云端之旅。
2009年4月,厦门航空有限公司首次开通福州—西安—银川航班。截至目前,厦门航空已累计开通宁夏航线50条,执行相关航班6.1万班次,承运宁夏进出港旅客820万人次。
10月9日,记者走进厦门航空,发现宁夏与这只“白鹭”之间因闽宁协作诞生的故事。
在厦航集团宁夏航线网络图上,航线密密麻麻。“除了闽宁两地外,厦航开通宁夏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线,为当地企业走出去、外地资源引进来打开空中通道。”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国辉介绍。
厦门航空的助力,彰显在点点滴滴。
在服务乡村振兴上,一架又一架包机,载着西海固地区农民工飞往福建。近5年,厦门航空累计承运农民工逾万人次。在文旅推介上,厦门航空推出宁夏文旅产品,既吸引福建游客,也通过北京、上海等航线带动全国游客走进宁夏。在人才交流服务上,厦门航空为福建省援宁的挂职干部、两地交流干部及专技人才发放人才卡、闽宁协作卡,便利人才的跨区域流动。
“今后,我们将持续关注闽宁两地经贸、文旅、人才等领域的需求变化,为两地的交流往来提供更便捷的航空服务。”黄国辉说。
“这是来自宁夏的葡萄酒……”厦门航空的直播室里,空乘化身带货主播推荐着宁夏特产。
“不只是葡萄酒,宁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孕育出很多绿色高品质的农产品。”厦门航空服务总监赵冰介绍,近年来,厦门航空精选宁夏的葡萄酒、土豆、瓜菜、滩羊等数十款优质产品,串联起“田间地头”到“机上餐桌”的绿色价值链。此外,厦门航空还将地道宁夏食材研发成为“空中米其林”餐食,以全渠道讲好宁夏土特产的故事。
万米高空上,更多乘客因此记住了宁夏味道,更记住了宁夏。
海辰储能:风光互联存绿电
海辰储能的全自动生产线,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动化与数字化监控全程覆盖。
今年上半年,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成立仅6年,这家新能源科技公司是怎么做到的?10月10日,记者走进海辰储能一探究竟。
“这是一条长坡厚雪的超级大赛道,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价值有望高达3万亿。”海辰储能西北大区总经理郭德敬告诉记者。当同业把储能当作动力电池“副业”时,海辰储能作出了一个在当时颇为大胆的战略决策,抛开动力电池,专注储能赛道,成为一家专注于提供以储能电池和系统为核心、覆盖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公司。
宁夏,是海辰储能目标市场之一。近年来,宁夏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迅猛,新型储能发展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梯队,新能源外送电量屡创历史新高。
“宁夏是国家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承担着探索新能源开发、消纳、外送新模式的任务。大规模、长时储能是解决新能源波动性、实现高比例消纳的关键。”郭德敬说,海辰储能第一时间就参与到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在中能建投宁夏泾源绿塬变100兆瓦/200兆瓦时共享储能电站、国润宁夏吴忠利通区200兆瓦/400兆瓦时共享储能电站等储能电站中,都有海辰储能的身影。
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配储100兆瓦/200兆瓦时共享储能电站,海辰储能成为项目设备核心供应商。如何克服沙尘、极温、日夜温差大等环境因素影响,让项目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海辰储能提供了自主研发的高安全、长寿命、高能效的储能电池产品,可在-30℃至60℃的极端条件下稳定工作;同时其搭载的预制舱配备高等级防护设计,不惧沙尘侵蚀。
科技创新、内生驱动,是海辰储能创造奇迹的关键所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海辰储能在全球专利申请数量累计超过3900件,已授权超1900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694件。
对于与宁夏的更多合作,海辰储能充满期待:希望能以优秀的储能电池产品,携手合作伙伴,与这里的风光互联,持续赋能,助推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与生态治理,为“塞上江南”添劲蓄能。
盼盼食品:匠心智造好滋味
盼盼5G智慧工厂,一场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变革正在上演。
麦香鸡味块、法式小面包、艾比利薯片……列举属于“盼盼”的美味,耳熟能详的实在太多。但当记者走进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的盼盼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时,其品类之丰富仍然超出了预期。
坚果食品、杂粮饼干、新品茶饮……一个个“新面孔”刷新了大家对“盼盼”的认知,也成为近年来盼盼不断创新突破、转型升级的最好证明。
进入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处处体现着科技的力量。“我们采用的自动化生产线,从和面到装箱入库,实现全过程人工零接触。”盼盼食品工作人员介绍。
走进盼盼5G智慧工厂,一场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变革正在上演。
透过5G全连接智慧工厂车间的玻璃,记者看到,一个个小面包从精确到“克”的智能化设备投料、和面;全自动真空吸盘将面包“吸”到冷却输送带上;AI视觉检测技术自动剔除残缺品……现代化科技设备的使用,为产品标准化生产和锁鲜味美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今,盼盼食品加工厂投入使用的5G技术,通过生产数据的实时传输和监控,确保了生产过程的高效协调和精准管控;自主研发的编码系统,实现产品从原料采购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可追溯。通过数“智”化技术的运用,产品合格率也大幅跃升。
作为福建省知名企业,盼盼食品集团通过闽宁协作牵线搭桥,发挥自身优势,与盐池县开展合作,研发了新型冻干荞麦面速食产品。
荞麦面原材料取自盐池,一方面通过采购当地荞麦面,助农增收;另一方面,依托盼盼食品的品牌影响力,助力宁夏荞麦面销售打开新渠道,寻找更加广阔的市场。
一桶荞麦面,深深山海情。
从前期沟通到产品研发,再到反复调试口味、口感、包装,历时半年的合作也将迎来成果。据介绍,这款产品将于近期上市,届时,大家将品尝到又一款营养健康的“宁夏味道”。
百威雪津:创新驱动“酿”新业
百威雪津工厂已成为亚洲单体最大的啤酒生产基地。
产能全球领先的世界级啤酒工厂、亚洲单体最大的啤酒生产基地、亚太地区最大的精酿啤酒工厂、七大国际品牌啤酒的生产基地……这就是福建莆田市涵江区的大型啤酒制造企业——百威雪津。
在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的酿造车间里,搭载激光雷达的机器狗化身“智能巡检员”,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仍行动自如。百威雪津技术人员介绍,“人+机+物”互联系统使劳动生产效率提高5.6%,生产链安全风险系数降低23%。
“我们正在从自动化向智能化、数字化全面迈进,积极争取打造福建省首批‘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工厂已实现5G网络全覆盖,并引入边缘计算、机器学习、视觉检测等人工智能技术。去年新增的AI煮沸锅等智能设备,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品质稳定性。
绿色,是百威雪津的又一个亮点。
在酿造车间,通过先进节水系统的高效运转,百威雪津每年可通过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回收17万吨水,这些水全部用于锅炉补给。
生产端聚力节能,市场端努力创新。
面对啤酒行业高端化趋势,百威雪津引入科罗娜、蓝妹、鹅岛等国际高端精酿品牌。同时立足本土特色,推出融合福建元素的059海岸线精酿啤酒品牌等特色产品,以差异化战略抢占市场高地。
近年来,百威雪津打造“工业+文旅”发展模式,建成集观光、体验、餐饮、文创、娱乐于一体的啤酒文化综合体——百威中国啤酒博物馆。该博物馆成为福建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创新融合,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产业协同到创新融合,从本土发展到国际拓展,百威雪津不断展现着龙头领航之姿。
福建省大数据集团:加“数”奔跑向未来
福建省大数据集团展厅,工作人员在介绍拥有国产自主技术的“星汉·图鲲”服务器。
福建,是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我们践行‘让人民群众分享数字福建建设成果’的指导思想,从‘一栋楼’办公到‘数字一栋楼’服务,不断拓展数字化公共服务,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政府管理、社会服务和产业发展‘三向赋能’,全方位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英杰介绍。
宁夏,则全力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增长极”。宁夏发展数字经济得天独厚、优势明显,是全国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十四五”以来,宁夏数字经济规模年均增长10%以上,智算占比、服务器上架率等指标全国领先。
以数字化打造东西部数字经济协作“升级版”,既是大势所趋,也是闽宁必然选择。
“如果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闽宁协作从1.0到2.0阶段的升级,那么数字经济则把闽宁协作推进到3.0阶段。”宁夏数据中心主任助理(挂职)、福建省大数据集团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浩天说。
在福建省大数据集团的展厅里,记者看到通过“数字福建”模式的先行先试,为数字宁夏“1244+N”体系建设提供可复制经验;2024年10月,福建省大数据集团在闽宁镇打造的算力服务器高端智造产线正式投产,这款拥有国产自主技术的“星汉·图鲲”服务器,不仅填补了宁夏在高端计算机整机智能制造领域的空白,更为当地带来近7亿元的产值,满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
此外,聚焦宁夏所长、福建所能,福建省大数据集团引入50余家福建数字生态企业,落地一批重点合作项目;以闽数宁备、闽数宁算项目为牵引,构建以闽宁算力调度平台为核心的“绿电+算力+数据+模型”一体化协同体系;谋划闽宁智慧农业协同平台等一批标杆项目,探索两省区共同投入、共享成果的数字政府合作模式,共同打造东西部数字协作的闽宁协作样板。(记者 周一青 马越 王晓龙 文/图)
记者手记
每一步,都印证着“山海之约”的力量
因新一年山海之约,几天前再赴福建。
每一次都会对闽宁协作有新的认识,这一次也是如此。
筼筜湖上浪涛拍岸,讲述着从臭水沟到“筼筜夜色”的蝶变;见福便利店的发展脚步,展示着宁夏人扎根福建大地的坚韧。在海辰储能,我发现宁夏发展新能源产业带给大家的机遇;在厦门航空,我看到为构建闽宁空中通道而作出的努力。在盼盼食品、百威雪津,我感受到两地牵手的种子在萌发。在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挂职宁夏的福建干部描绘未来,让我对闽宁协作的不断升级有了更大期待……
何其有幸,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亲身经历、见证、参与了闽宁协作。
何其有幸,对于我来说,记者这个职业能够让我更深入了解、记录、展示这场跨越千里的“山海之约”。
这场 “山海之约”,让两地资源拧成了一股绳:宁夏的“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里,来自福建的技术满足着项目防风防沙防寒的需求,把宁夏的光照资源变成 “绿色电能”;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庄中,福建企业带来的酿造工艺与营销思路,让酒标上“山海之约”的字样,像一枚勋章闪耀着协作的光芒。
一茬又一茬冒尖的产业,就是“山海之约”结出的硕果。
这场“山海之约”,让两地人变成了“自家人”。福建的写字楼中、工厂里,宁夏人嵌入产业链条,为建设闽山闽水贡献力量。宁夏的田间、医院、学校里,福建专家学者手把手教授经验和技术。
“输血”变成了“造血”,正是“山海之约”赋予的活力。
归航之时,落日阳光透过舷窗洒了进来。机舱里,福建人、宁夏人,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欢声笑语,朝着同一个目的地前行。
每一处,都刻着“闽宁同心”的印记;每一步,都印证着“山海之约”的力量。(记者 周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