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4 -> 闽宁协作 山海情深 -> 要闻
32名莆田教师用爱与坚守点亮学子梦
2025-09-11 08:24:44   
2025-09-11 08:24:44    来源:宁夏日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9月10日,同心县第六中学的教室里,回荡着学生们饱含深情的诵读声。福建省莆田市援宁教师何德华正带领学生们诵读艾青的经典名篇。

  2022年起,莆田市启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计划。首批9名教师跨越2000公里来到同心县。如今,这支怀揣着爱与希望的教师队伍已发展至32人。身为莆田市城厢区南门学校副校长兼支教队长的何德华,仍清晰记得初到同心县时的场景:“那时,操场上尘土飞扬,气候干燥得让人难以适应,但最让我动容的,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何德华结对帮扶的学生虎晶晶,曾经将语文视作一门“死记硬背的枯燥科目”。何德华采用“先育心后育智”的渐进式教育策略,运用思维导图帮她梳理知识体系,鼓励她积极阅读、大胆表达。两年时光转瞬即逝,这个曾经内向腼腆的女孩,已然成为班级里的进步之星。而这样的动人故事,在支教团队中不断上演——体育教师陈志行组建了朝气蓬勃的篮球队,音乐教师许丽君创建了活力四射的舞蹈队。莆田的教师们以“师带徒”“团队带团队”的创新模式,与36名当地教师结成帮扶对子。

  “我们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授课,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教研生态系统。”何德华介绍,团队将莆田“一研一听二学三备四统一”的高效集体教研模式引入同心六中,借助国家智慧云平台,共享“AI技术赋能备教学评一体化”的先进培训资源,全力打造“一师一优课”的精品课程。南门学校的示范课同步直播,让同心县的教师们能够实时参与评课;当地教师也纷纷赴莆田跟岗学习,形成了双向互动、良性循环的“造血”机制。

  支教团队不仅在学业上助力学生成长,还积极筹资捐赠,为困难学子送去了1000双运动鞋、800套运动服,温暖了孩子们的心。

  4年来,支教教师们已将这片土地视为第二故乡。支教团成员陈晨阳告别两个年幼的孩子连续4年援宁;张晨灿、郑永强等人接力传承,如烛光般照亮学子前行路。

  从东海之滨到黄土旱塬,32名莆田教师用4年青春诠释了“教育无界,大爱无疆”的深刻内涵。正如那在六中教室里久久回响的诵读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教育的磅礴力量,更是跨越山海、生生不息的希望。(记者 王婧雅)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邹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