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室,几乎可以实现无人管控,通过“智慧大脑”实现温、光、水、肥、气一体化操作,隔空用一块小屏幕就能种菜。在智慧大棚里种菜,不再靠天吃饭,而是靠“脑”吃饭,管理方式也告别了传统的粗犷式农业管理模式,转为精准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
近日,记者来到石嘴山市惠农区燕子墩乡海燕村千亩现代设施农业园区,这里有一座先进的智能连栋温室。温室内,1米多高的西红柿藤顺着绳子攀爬,藤上结出了绿色果实,青翠欲滴。紧挨着温室落地窗的是自动化水肥车间,灌溉用水经过层层过滤、恒温、净化、除菌等程序,再混合着肥料精准滴灌到每一棵作物根部。
智能温棚环境数据采集平台。
记者看到,这里的西红柿不长在土里,而是长在一排排架子上,架子上铺设岩棉基质,水肥靠一根根细细的管道进行输送。植物的生长情况、各项参数在中控大屏上一目了然,工作人员根据观察到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肥料配方。
记者发现,头顶上的幕布正缓缓关闭。山东水发浩海集团有限公司派驻海燕村技术员杨洪海说:“顶部的风口根据温室内的湿度、温度变化自行开启、关闭,实现温室的自动放风;通过打开或关闭内、外遮阳幕布可以调节温度与光照。”接着,他又指向了旁边的仪器,“这个飞碟形状的传感器可以监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以及空气的温度湿度。这座温室中分布着18个传感器,能实时将温室内的温、光、水、气、肥,这些数据传输到‘智慧大脑’中。”
杨洪海向记者展示水肥操作系统。
杨洪海接着介绍,在作物根部像输液管一样的东西就是滴箭系统,是一种专门为植物灌溉设计的灌溉系统。就像人感冒打针一样,可以将肥料精准滴灌到作物根部,实现植物生长用水、肥的精准化。与传统的人工浇灌相比,滴箭微灌可以节省50%—70%的水量。
“这座智能温棚面积约4000平方米,培育出来的口感番茄坐果率高、糖度高、口感好、病虫害少,产量较传统的种植方式提高10%至15%。”杨洪海表示,希望通过建设数字化的智能温棚,让大家认识到现代农业发展最前沿的成果,后期也将带动海燕村及其周边村民参与到智慧化农业种植中来,经过3年至5年的种植技术传授,将他们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
目前种植4000余株番茄。
不同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大棚内的工作更加干净、卫生、富有科技含量,也更加环保。据了解,燕子墩乡于2023年引进山东水发浩海集团有限公司,按照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的模式,合作发展设施农业。园区总占地面积1400余亩,计划总投资1.43亿元,计划分五期建设完成240座日光温棚和连栋智能温棚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目前一期项目的49座温棚全部完成建设,二期44座日光温棚正在建设中。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带动30余人稳定就业,季节性用工达到300余人次。(宁夏日报记者 张敏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