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4 -> 宁夏全民数字素养与科技 -> 新闻头条
加“数”增效,民营企业驶入数字经济发展快车道
——宁夏民营经济提质升级系列报道之二
2024-11-05 09:23:01   
2024-11-05 09:23:01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当数字经济的时代洪流汹涌而至,宁夏民营企业如璀璨星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绽放出耀眼光芒。它们以豪迈之姿,勇立潮头,加“数”增效,奋力驶入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奏响一曲波澜壮阔、恢弘大气的奋进乐章。

  近日,在舍弗勒(宁夏)有限公司繁忙的生产线上,一系列轴承经过精密检测流程后,被精心装箱,准备发往全球各地。这家在银川市深耕20年的轴承制造企业,已经成为当地装备制造业的骨干力量。2023年,公司的产值达到了10.4亿元,展现了其在行业中的强劲实力。

舍弗勒(宁夏)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今年,舍弗勒(宁夏)有限公司再接再厉,投资9100万元,用于风电滑动轴承和铁路轴承项目锻造工段的设备更新,这两个项目均以工业4.0为推动力,推动企业加快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实现产能的大幅扩充,包括建设用于工业应用的高端轴承生产线、智能化检测设备和自动化物流系统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工厂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以实现向全面智能化工厂的跨越式升级。这一战略举措不仅将提升舍弗勒(宁夏)有限公司在全球轴承市场的竞争力,也将进一步巩固其在银川市乃至宁夏地区装备制造业中的引领地位,为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新基地项目育晶二车间。

  走进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基地项目育晶二车间,数十台长晶炉正在高效运转,这里生产的400公斤级工业蓝宝石保持多项世界纪录。天通银厦新材料拥有16个这样的育晶车间,其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为了进一步提升产能和产品质量,该企业投资2亿元,将130台100公斤级晶体生长炉升级改造为170公斤级晶体生长炉,不仅提高了生产能力,也为产业的提质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天通银厦新材料正在向更高端的材料生产迈进,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创新能力。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宁夏民营企业更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以来,我区共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10.4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8050万元,支持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设备更新改造和数字化产业转型升级。这些举措不仅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更为他们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区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通过放宽市场准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措施,我区正在打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民营企业能够更加自由地“呼吸”和“成长”。同时,我区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机制,确保民营企业的声音能够被听见、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在宁夏,民营经济的活力正在被全面激发。截至今年7月末,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达到81.21万户,其中民营企业21.29万户,个体工商户58.67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5万户,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3.2%。

  展望未来,宁夏将继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政策创新、服务优化和环境营造,宁夏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宁夏日报记者 徐琳)

【编辑】:李雪晨
【责任编辑】:赵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