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奋力打好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攻坚战”集中采访团来到兴庆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六盘山实验室等地,来自中央媒体及自治区级媒体的20余名记者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以文字记录改革实效,用镜头捕捉开放活力,全面展现银川市重点领域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
银川跨境电商“朋友圈”扩容
2025年,在政策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重推动下,银川跨境电商呈现出“特色产品突围、物流网络拓展、数字技术赋能”的新态势。第七届中阿博览会期间,银川以跨境电商展为重要窗口,积极构建“一带一路”数字贸易枢纽,推动枸杞、葡萄酒等“宁夏好物”走向全球。
不断扩大的跨境电商“朋友圈”,背后是持续的政策驱动、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9月9日,媒体记者走进位于兴庆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宁夏黄河几字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实地探访其运营实况。
“我们主要出口咖啡桌、床头柜等大件家居产品,核心品类销往北美、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等市场,目前日均订单量约50单。平均每单销售额在100美元,部分高客单价产品可达三四百美元,这几年销售表现非常可观。”企业运营专员褚亚卓介绍。
三年前,刚毕业的褚亚卓踏入跨境电商行业,对平台运营和海关出口流程并不熟悉。同在产业园内的银川市跨境电商协会为她及其企业提供了关键支持。“本地跨境电商企业往往资源有限,我们通过协会与重庆、深圳、义乌等地开展合作,为企业争取更多翻译、出海等方面的资源,助力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协会副会长杨万荣说。
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337家,其中跨境电商企业达257家,占银川跨境电商综试区相关企业总数的49.89%。园区还集聚了15家人力资源、财务咨询、法律及科技服务类配套企业,以及80家其他数字经济领域企业。截至目前,园区企业累计总产值超26亿元,税收贡献1800余万元,成功孵化创业项目618个,并为1845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园区还布局了跨境魔方众创空间、巾帼创新创业基地、退伍军人创业基地、美客多创新创业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留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六大创业平台,在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同时,积极服务妇女、退役军人等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银川将聚焦数字经济与贸易新业态,进一步拓宽中阿跨境电商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与产业链协同水平,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注入新动力。”银川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姬广表示。
“最强大脑”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在银川经开区一片占地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科研空间内,六盘山实验室正悄然运转。精密检测仪器与高端装备有序协作,支撑起银川乃至更广区域高端装备制造的科研梦想。作为驱动地方产业创新的“最强大脑”,实验室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布局与未来产业突破,持续为银川工业注入智力动能。
在这里采访团一行边走边看、边拍边问,深入了解这座“工业大脑”如何为银川工业 “把脉问诊”、助推赋能。六盘山实验室副主任许少峰介绍,过去,对于高校老师来说,,很多科研只是写在了论文里,或者形成了一项项专利,能够转化成生产力和产品的少之又少,六盘山实验室的建立有助于我们这些高校教师真正走出来,将自己的理论成果推向市场。
“前不久,由于信息不畅,零部件堆积和高库存成本问题一直困扰着银川合宜科技有限公司,随着我们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研究中心的加入,这一局面正逐渐得到改善。”许少峰介绍,实验室不仅能精准诊断出问题所在,还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助力其从传统管理向数据驱动转变。
创新与人才是六盘山实验室最显著的标签。自筹建以来,实验室通过“刚柔并济”的模式,已引进刚性人才157人、柔性人才41人,其中博士占比达三分之一,硕士成为团队中坚力量。柔性人才白红存指出,实验室为高校教师提供了将理论推向市场的现实路径,极大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成立至今,六盘山实验室围绕高端控制阀、智能铸造、先进工艺装备、工业软件、特殊材料及新能源装备六大方向展开系统研究。目前已立项23个基础科研项目,孵化5项具有未来潜力的科技项目,总立项资金达3250万元,所有项目均已进入实质研发阶段,展现出良好的推进态势。
今年,银川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功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打造六盘山实验室等平台,加速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区域竞争中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记者 闫茜 实习记者 柳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