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6时,同心县韦州镇韦一村村民马建霞已在厨房忙活。一边熬煮婆婆透析后需食用的软烂稀饭,一边翻炒姑子们爱吃的家常菜。这样的“双灶台”生活,她已坚持10余年。面对患尿毒症的婆婆和两位残疾小姑子,马建霞将时间掰成碎片:医院透析陪护、三餐精准适配、家务琐事统筹……即便忙成“陀螺”,她始终笑容温和:“家人舒坦了,我心里就踏实。”
邻居们常说,马家的院子总是整洁温馨。马建霞用柔弱的肩膀撑起风雨飘摇的家,更用行动诠释了“长嫂如母”的深情。
在韦州镇,像马建霞这样平凡的女性有不少,她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孝道,以柴米油盐的琐碎书写大爱,如涓涓细流温暖人心。每天,旧庄村村民何晓慧的一天从凌晨5时开始。先为瘫痪的婆婆翻身擦洗,再赶在日出前下地务农;午间匆匆回家给婆婆备药喂饭,傍晚又忙着联系外地求学的子女。面对患脑梗的婆婆和3个大学生的开支,她和丈夫种地、养羊,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她就像家里的‘稳压器’。”旧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新文感慨。何晓慧独创的“时间表”让婆婆的护理、农活、子女教育井井有条。在她的影响下,4个子女勤工俭学,成绩优异。
“妈,今天想买点啥!”旧庄村村民戎小红挽着婆婆的手臂走在集市上,宛如母女。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她放弃工作专职照料婆婆,三餐变着花样,还常带老人出门散心。婆婆逢人便夸:“我这媳妇比闺女还亲!”
韦州镇这些“孝老爱亲”典范,正以朴实行动树起文明标杆。韦州镇党委副书记王宁表示,该镇将通过“家风讲堂”“榜样巡讲”等活动,让孝善文化浸润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力量。(记者 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