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彩礼的事你们放心,咱村现在都兴‘零彩礼’,日子舒心比啥都强!”9月13日,平罗县黄渠桥镇干部王成看着手机里红光村党支部书记马学明自编自导的小品《彩礼那些事》视频,不禁想起一年前黄渠桥美食节的热闹场景。
当时,王成在小品《彩礼那些事》里扮演角色“小龙”,将村民对高额彩礼的纠结与攀比演得入木三分,台下掌声、笑声不断。这个源于生活的小品,如春风般吹进红光村,吹散了“彩礼越高面子越足”的旧观念,让婚事新办的新风尚扎了根。
马学明的台词本上满是修改痕迹,“彩礼高了,日子就矮了”,“这不是编的戏,是杨志俊家的真事儿。”马学明感慨道。
马学明自己嫁女儿时,曾婉拒亲家给的12万元彩礼。作为村干部,他深知高额彩礼给村民们带来的苦果。3年前,村民杨志俊东拼西凑给大儿子准备了13万元彩礼,又卖了10多头牛给小儿子凑钱买房,可两个儿子的婚事全吹了,彩礼也要不回来,家里连看病钱都没了。“彩礼压得人喘不过气。”
2023年5月,镇上号召拍抵制高额彩礼的短视频,马学明没找专业编剧,拉着村监会的王秀玲、村委会副主任白永峰、镇禁毒办干部马会丽,自己打磨。马学明把杨志俊家的困境、自己拒绝彩礼的经历都编了进去。视频里,他扮演的“男方父亲”与“女方母亲”为彩礼争吵,穿红马甲村干部的一句“小两口要还房贷养孩子,哪有心思过日子”,让“女方父母”红了眼眶。
这条5分钟的视频,竟在全镇14个节目中拿了一等奖。领奖时,握着1500元奖金的马学明有了新想法:“短视频能打动人,上台演小品效果肯定更好。”
2024年8月,离黄渠桥美食节只剩7天,马学明忙了起来。剧本他改了8个版本,设计“小龙父母卖羊凑彩礼”的情节贴近农村生活;演员不够,他拉来四渠村党支部书记马少红等人“救场”;见王成演“小龙”太腼腆,他自己当起导演,当场示范:“年轻人听到彩礼降了,得高兴得蹦起来。”
美食节舞台上,“丽丽父亲”的一句“天价彩礼害了多少家,咱不能让娃走老路”,引发台下掌声雷动。马学明说:“那天来了1000人,散场后还有老乡问‘这小品啥时候再演’。”
红光村村民方树红看着台上“小龙父母凑彩礼”“丽丽父亲醒悟”的情节红了眼。散场后,她拉着马学明说:“戏演得太实在!我嫁丫头时要了8万元,现在想,幸亏当时再没多要几万元,不然小两口还得还债,哪有心思过日子?”
如今,村里彩礼账本大变样:三四年前,30%群众的彩礼高达18万元;现在,90%以上控制在七八万元。马学明的妹妹马学红看了小品深受触动,今年7月她嫁女儿时,当场退回男方送来的10万元彩礼。(记者 姬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