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朗诵者身着典雅服饰,神情专注。伴随或激昂或低沉的背景音乐,吟诵出的每一个字仿佛有了生命,在舞台上跳跃、旋转,直抵观众心灵深处。
“老师,朗诵为什么如此打动人心啊?”一位中年人情不自禁地发问。这是2018年在银川举办的一场朗诵演出,当时已经79岁的马乐群正是朗诵表演者之一。“当时他感动得不得了,让我介绍朗诵学校,想让儿子学习朗诵。”马乐群笑着回忆。
如今,见到85岁高龄的马乐群,老艺术家的风范令人如沐春风。老爷子递过来一本书,翻到第348页,是由他参与编辑的文章——《让诗文插上翅膀在塞上飞翔》。短短12页,宁夏朗诵艺术发展之路浓缩于此。
2014年,首次朗诵艺术活动《西部放歌·黄河诗会》在银川成功举办。作为朗诵组织工作的带头人,马乐群在退休后又一次登上朗诵舞台,开启组织群众朗诵艺术活动的新篇章。“起初的组织工作缺资金、缺场地,但大家参与热情高涨,后来在文联和宣传部的支持下组织了好几场大型活动,效果都很好。”
次年,宁夏第一个区级朗诵群众组织——宁夏作协朗诵艺术学会在宁夏文联、宁夏作协的领导下揭牌成立。“宁夏朗诵艺术虽然姗姗来迟,但后起直追的速度让人吃惊。银川市朗诵与读书协会、石嘴山市沙枣花朗诵艺术团体、中卫市朗诵艺术协会……各市、县的朗诵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提起宁夏朗诵艺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马乐群苍劲的声线里透着一股自豪和欣慰。
目前,宁夏朗诵艺术团体一共有多少个呢?马乐群说具体数字说不准,“自治区级的两个,市级各一个、银川三区各一个、清水湾社区一个……大大小小不下40个。”马乐群细细数来,“学会为学员提供朗诵舞台、培训等,将非专业、专业的朗诵爱好者组织起来,大家共同学习、互相促进。朗诵人士小到3岁半,大到80多岁,从小学生到大学教授,从公务员到工人农民,从退休老人到残障人士,欣赏、学习钻研朗诵艺术的人越来越多。”
今年5月24日,全国朗诵艺术第十一届朗诵雅集年会在京举办。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覃志刚向老艺术家马乐群授致敬牌。谈及朗诵的力量,马乐群给出自己的回答:“朗诵是从心底流出来的美的声音,把美的诗文送到观众和听众耳朵里,送到他们心上,让朗诵者和受众都得到美的享受和美的提升。”
如今,奖牌、奖证、鲜花、掌声伴随着诗文的诵读声在黄河岸边、贺兰山下汇成一股激昂的旋律,诉说着对这片土地深厚的热爱与敬意。
今年10月,银川市朗诵与读书协会将进京参加朗诵雅集组织的公益文化展演活动,让宁夏之声唱响全国。端午佳节,马乐群仍在为社区艺术活动的组织积极地做准备,继续为朗诵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奉献余热。(见习记者 李雅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