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鳞次栉比的楼宇被镀上一层暖色,小区周边学校、商超、公园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资料图片)
银川典农河畔,人们依水而居,在银川这座拥有128个百亩以上湖泊的城市中感受与水相伴的浪漫。(资料图片)
高品质生活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高质量发展成色如何,最终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
党的二十大作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自治区党委、政府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将民生愿景转变为幸福实景。
我们拾级而上,心向未来。
这是活力无限、气象一新的宁夏——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区多项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为历年最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5亿元,增长6.6%,增速全国第五,连续7个季度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这是矢志奋楫、向光而行的宁夏——2024年,全区将投入100亿元左右,进一步深化就业创业优先、深化居民增收致富、教育质量提升、医疗健康保障、住房安居宜居、养老育幼服务、文体惠民提升、社保扩面提质等工程,用心用情为老百姓创造高品质生活。
城乡有颜值还有气质
遵循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书写“高品质生活”幸福答卷。
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风险、抓好“三农”工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及保障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的高质量落实,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精心规划、精美设计、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我区全面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优化空间布局,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一体推进城乡山川建设,区域经济呈现协同联动、竞相跨越的良好发展态势。
去年以来,全区各市共获批全国海绵城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城市体检样本城市等28个国家级示范试点。县域经济占比超过50%,灵武市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位次提升。25个重点小城镇开工建设,2.2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化率达到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沿黄省区第二。
城市,变得不但有颜值,还有内涵。
深入践行海绵城市“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治水理念,银川市一笔笔描绘修复水生态、涵养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的海绵城市建设图景,持续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城水相融。
吴忠市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在城市建设各环节落实“+海绵”理念,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将海绵设施形态与整体的景观空间关系、水系关系、路网关系、植物关系进行合理化组合衔接,打造黄河岸边会呼吸的城市。
建设结合城市更新,固原市推行“海绵城市+旧城改造”“海绵城市+民生工程”“海绵城市+文化旅游”理念,在清水河周围建设容纳雨水资源的海绵公园,在城区新增上百万平方米的绿地和公园广场,科学规划完善排水系统,根除内涝“顽疾”,让城市有了美丽的“面子”,也有了健康的“里子”……
通过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十项工程”,各市不断提高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统筹实施水电热气等公共设施智能化改造,城市发展明显提升、功能日趋完善。
去年,全区39个完整社区、未来社区建设试点扎实推进,入选国家级试点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这是我们推动城市发展的努力方向。”自治区人大代表、中卫市沙坡头区文昌镇文昌阁社区党委书记曹梅说。
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宁夏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新建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50个,完成了农村公路提升工程,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步稳蹄疾。
告别灰头土脸的“脏乱差”,宁夏的乡村正在彰显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曾经把背影留给家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回到家乡创新创业,把故土变成热土。
“现在我们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逐渐成为现实。”自治区人大代表、固原市彭阳县白阳镇中庄村党支部书记闫生栋说。
高品质生活向阳而生
1月26日上午,银川市金凤区中强巷社区明园小区,清冽的寒意挡不住居民晨练的热情。
背靠明亮的彩色墙绘,退休工人黄振英一边使用公共健身器材做拉伸运动,一边和老邻居们闲聊。聊到明园小区等9个“老旧微小区”“拆小并大”、合为连片式物业小区的好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为社区治理“小散乱”的有益探索点赞。
走进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万盛社区朝晖小区,新近硬化的小区主干道路平整宽阔,纵横其间的步道和停车位井然有序,阳光洒在新改造的居民楼和休闲广场上,孩子们三五成群在广场里嬉戏,叫着笑着滑下儿童滑梯。
“朝阳街道万盛社区成为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后,将闲置的旧车棚改成了小广场,四周一下亮堂了。”欢闹声中,坐在白色长凳上晒太阳的冯剑秋老人眯着眼睛细数变化:“去年楼道进行了无障碍坡道改造,我们老年人出行方便了。”
晚上,彭阳县白阳镇中庄村村道上,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应声而亮,也点亮了村民的幸福路。村民闫粉玲回忆——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之前,摸黑行路是常事,晚上7时后外面就没人影了,哪像现在这么方便?
以前家里是窑洞、土院子、旱厕,住在城里的孙子过年回来住两三天就哭闹着要回银川。现在家里盖了砖瓦房,装了抽水马桶,院子拾掇得干干净净。闫粉玲乐呵呵地打开储物柜,巧克力、薯片塞了满满一柜:“年货现在就开始办了,只等3个孙子回来,全家团团圆圆、过个好年……”
发展无止境,民生重千钧。
坚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我区扎实推进“七项民生工程”“十小便民工程”,去年75%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事业,43件民生实事高标准完成。
围绕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区系统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形成38项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圆满完成,改革发展的红利融入了每个人的生活。
群众就业增收迈上新台阶,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人均GDP首次超过7万元,达到7.3万元。
去年,我区培育创业实体1.7万个,发放创业贷款、稳岗补贴20多亿元,稳定岗位130多万个。新增城镇就业8万多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3万多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6.2%,全国第三,实现了“两个高于”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率先开展“四水四定”试点,以“四水四定·爱水节水”为年度主题,成功举办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实现城乡供水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全过程节水管控。
地级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80%以上,PM_2.5浓度下降比例全国第一。
我区成为黄河流域第一个与上下游省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省份、全国第一个实现跨省域水权交易的省份。银川东线和中线、清水河流域、海原西安四大供水工程通水,受益群众220万人。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带来了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全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局全部挂牌成立,8个城市医疗集团和14家县域医共体一体化运行,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县域全覆盖;新增医疗床位800张,600多种药品集采价格平均降幅50%以上。
目前,我区全面启动职工跨省异地门诊医疗费直接结算,门诊共济标准为西北最高。
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新改善,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打造了温馨舒适的生活空间——全区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2万套,为2万多名群众解决了住房困难;担当破解“办证难”问题,为11万户群众容缺办理房产证。
文化体育事业增添新成果,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注入了强劲精神动力——12个县区(乡镇)入选全国“四季村晚”示范点,9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推出百年“宁夏十大考古发现”,苏峪口遗址入选全国6项重要考古成果。新建9个体育公园、32个多功能运动场,实现体育公园县级全覆盖。
社会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夯实了有力安全保障——累计投入安全领域资金92亿元。改造燃气等四类管线850多公里。完成2600公里公路“生命安全防护提升工程”、1470多所“幼儿园安全提升工程”。
如今,宁夏全面推行“一网通办”“掌上好办”综合指数连续两年排名西北第一,一体化政务服务、行政许可清单管理等走在全国前列。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平均0.5个工作日,网上可办、 最多跑一次办理事项均达90%以上,“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全部上线运行……
六盘山上,贺兰山下,黄河岸边,发展的“大愿景”和民生的“小目标”深度交融,一幅幅幸福图景蕴含发展的温度、治理的精度,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记者 朱立杨)
以“民生温度”托起“发展高度”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两会会场内外,高品质生活是一个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中,高品质生活也是一个关键词。
高品质生活,应该是人民群众最为向往的生活。如何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答案,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亦在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中,更在民生实事的一项项落实中。从建成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50个,到力争县域经济占比超过52%;从打造10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到加快构建房地产健康发展新模式;从高水平建设“健康宁夏”,到持续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青年发展型、儿童友好型社区……报告里的民生脉动,既有发展“温度”,也有幸福“质感”,让人能清晰感知到新时代民生事业从生存型、保障型向改善型、品质型的转变。
不同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层次也不同。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实现高品质生活涉及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等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供给。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今年发展蓝图,从生活冷暖到教育医疗,从安居乐业到增收致富,从乡村振兴到城乡融合,为人民群众描绘出美好生活的崭新图景,诸般措施既是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痛点问题的高质量突破,也为更好地提升生活品质、保障群众生活“厚度”提供了清晰指南。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一年的民生“考卷”已展开,面对坚持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迫切需求,我们把每项民生所需当作行动的号角,向着更加明确的目标、沿着更加明晰的路径加速快跑,以“民生温度”托起“发展高度”,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高品质生活,新的一年必将温暖有加,幸福有增。(沈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