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在近日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集中发布一批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泾源县三关口废弃矿区生态修复案例入选历史遗留矿山类优秀案例,成为我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又一生动范例。
三关口位于泾源县六盘山镇,地处六盘山南麓弹筝峡口。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度是宁夏境内及周边地区建筑石料的主产区和核心供应地,长期的无序开采致使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为彻底解决三关口生态环境问题,摒弃“靠山吃山”的粗放式发展,2017年,我区开启“绿盾2017”专项行动,先后投入1.2亿元,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实现治理面积2077.65亩,让曾经满目疮痍的三关口废弃矿区重焕生机和活力。
“我们按照边整治、边恢复、边治理的原则,系统性地融合了‘关停清退、地貌重塑、科学复绿、水系活化、长效管护’的全链条治理路径。”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副处长尤洋介绍,在对三关口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过程中,我区将生态修复与绿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实施矿区综合治理、修复山体、治理河道、建设矿山公园,采取工程固基、自然复绿、人工增绿相结合的方式,有效遏制了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
如今,逐年向好的生态环境也催生了当地绿色生态产业蓬勃发展,蒿店村、集美村等矿区周边村镇的肉牛养殖、中药材种植、菌菇产业等发展红火,村民收入来源从依赖矿企务工转变为多元化绿色产业收入,实现生态颜值与产业价值的双重提升。
近年来,我区自然资源部门突出规划引领、政策协同、工程治理、绿色转型,推进全区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制定出台自治区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科学划定重点开采区,合理优化矿业发展布局,矿产资源保护利用顶层设计不断加强。
“我们坚持绿色开发、综合利用,制定《绿色矿山建设评价指标》及煤炭、砂石土、水泥灰岩、非金属等4项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全区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10家、自治区级绿色矿山44家。”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通过印发自治区在建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建立属地、银行、企业三方联合基金监管制度,督促矿山企业落实“边开采、边治理”要求,规范开展生态修复治理。
我区还印发《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意见》,通过赋予矿山生态修复投资主体后续土地使用权等方式,鼓励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记者 张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