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记者从宁夏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宁夏文化强区建设亮点纷呈,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主流思想舆论昂扬向上,文化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富有成效,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新闻出版成效明显。
我区创新开展“理论宣讲走亲”活动,培育了“塞上新语”“理响宁夏”等一批宣讲品牌,5年累计宣讲5.8万场次。理论研究阐释更加系统,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立项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1075项,争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41项,《宁夏弘扬六盘山精神研究》等一批重大专项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我区共有20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今年有5件作品获奖,一次性获奖数量和获奖等次实现历史性突破。“足迹”“领航”“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等重大主题宣传声势强劲,策划推出的《总书记与人民心贴心》等一批重大报道引发热烈反响,《习近平的山海情》全网浏览量超过5亿次。电视剧《山海情》译成20多个语种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热播,纪录片《天下黄河富宁夏》《百万大移民》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宁报集团数字媒体能力升级项目”荣获2025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技术进步奖项目一等奖。银川市融媒一体化采编平台项目入选“2022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媒体融合改革已见成效,上线运行自治区融媒体平台“黄河云”,5个地级市完成报台网整合融合,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20个。
《星星的故乡》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热播,京剧《红高粱》等8部作品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成绩在西部省份中名列前茅;2部作品获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力塑造推广“西海固文学”品牌,联合中国作协、人民日报社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实践:西海固文学现象研讨会”,系统总结挖掘西海固文学现象蕴含的时代价值,为丰富乡村文学创作创造了经验。今年10月,中央文明办在延安举办的首届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中宁县大战场农民合唱团压轴登场,宁夏乡风成果引全国瞩目。
自治区累计投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47亿元,扶持文化大数据、多媒体动漫、数字印刷等企业项目519个,引导社会资金7.95亿元,推动了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发展、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年底,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27.85%,占GDP的比重为2.46%。文化事业发展中有5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记者 高菲 实习生 凌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