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宁夏医保系统坚持把保障参保群众看病就医放在首位,坚持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持续深化医疗保障改革,“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在保基本、惠民生、强赋能、扩范围、严监管、优服务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医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从2021年的580元增加到2025年的700元。每年通过医疗救助资助约108万困难群众加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
医疗保障网越织越密。门诊统筹、门诊共济提标扩围,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梯次减负,协同发展“医惠保”等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群众看病更有保障。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4%和73%以上,困难群众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超过87%。5年累计1.25亿人次享受医保报销,医保基金有效发挥了抵御大病风险的作用。
宁夏积极推进生育保障制度改革创新试点。全区120余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累计36.25万人次享受待遇。在全国率先实现生育津贴“一网通办”,新生儿“出生即参保、落地即享受”。
宁夏将“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13项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首次纳入医保支付,政策实施一年来,已为2.8万人次报销费用2065万元,1902对夫妻受益,迎来328名“试管宝宝”健康出生。
国家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畅通患者用药渠道,累计报销14.26亿元,惠及345.46万人次。医保基金结算模式实现创新,率先实行“年预付、日结算”,基金拨付时间从20多天缩短至次日到账。
药品目录实行动态调整,更多新药好药及时惠及患者。药品目录从“十三五”末的2800多种增加到3159种,患者用药可及性显著提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成果显著,804种药品、43类医用耗材中选产品落地,累计为患者节约费用超19亿元。
保障范围持续扩大,积极回应民生期盼。今年,宁夏将人工耳蜗植入项目纳入医保,患者家庭自付费用降至3万元以内。将0岁至6岁儿童孤独症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报销比例达60%,已为560多名患儿家庭点亮希望。
依托全区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宁夏医保公共服务实现质的跨越。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医疗救助“免申即享”、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等15个服务事项实现“指尖办”,“15分钟医保经办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医保移动支付、刷脸结算、医保钱包和医保码支付广泛使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更加便捷,10种门诊慢特病实现跨省待遇享受,结算人次从2020年的3.33万人次增至2024年的275.86万人次,增长82.84倍,累计减少群众垫资50.73亿元。(记者 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