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访自治区人大代表、贺兰县县长刘炳炳
“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下一步稳增长促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绘出了路线图。”自治区人大代表、贺兰县县长刘炳炳说,贺兰县将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两会精神,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稳定,按照区市指导确定的“145”高质量发展思路,坚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以精耕细作、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的精神状态担当作为、深化改革、破解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确保“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落地见效。
刘炳炳表示,抓产业,建设特色优势产业聚集区。抓好谋划的272个项目,包括恒康二期等亿元以上项目32个,用好项目手续集中办理专班,全力保障原源等29个冬施项目不停工,103个新建项目2月底前完成手续办理,一季度开工率达到80%以上,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动态储备招商引资项目108个,包括亿元以上项目70个,一季度争取27个靠实项目落地。在工业稳存量、挖增量上下功夫,落实县级领导包抓制度,“一企一策”帮助80家规上企业稳定生产经营,保障好泰益欣、厚生记等产销两旺企业,帮助大北农、如意等企业开拓市场。支持6家新升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同时大力提振消费,落实好各项政策支持力度,精准投放消费券,举办4场大型推介、12个主题100余项特色农商文旅促消费活动,服务19家企业加快入库进度。
促融合,坚持规划引领,明确“一主一副、相向发展、设施联通、产城融合、绿色宜居”的发展思路,持续推动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强农业,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好33个乡村振兴产业项目,不断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护生态,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深入开展荒漠化治理、国土绿化、盐碱地综合利用,加快四排、五排等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实施贺兰山东麓防洪治理工程、“三池两坝”渔业尾水治理项目,系统提升生态质量。(记者 姜璐 李昊斌)
新兴产业做“加法” 传统产业做“乘法”
——访自治区人大代表、石嘴山市惠农区区长马仲武
石嘴山市惠农区是宁夏的老工业基地。新的一年,惠农区将如何乘风破浪新出发?1月21日,自治区人大代表、石嘴山市惠农区区长马仲武接受记者专访。
“新兴产业做‘加法’培育发展,传统产业做‘乘法’升级转型。一加一乘,是惠农区工业升级的核心路径,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量答卷。”马仲武详解惠农区抢抓机遇谋求发展的核心路径。
马仲武介绍,2025年,惠农区的预期发展目标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加6%;产业投资达到70亿元以上,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
目标明确,如何落地?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马仲武说:“惠农区将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产业抗风险、跨周期。”2024年,惠农区新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自治区创新型示范企业、瞪羚企业等6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同比增长28%,52家企业与59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实践合作关系。
2025年,惠农区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科技项目、平台建设、企业主体、成果转化、人才支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长2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5家、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
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蓄势崛起。生物合成领域是惠农区培育新兴产业的最新发力点,新的一年,惠农区计划推动L乳酸及生物基月桂二酸产业扩容升级,实施生物合成辅酶Q10和DHA等项目,启动嘉峰循环经济化医药产业园。同时,乾洋循环化储能新材料、煤层气制化产、日盛废盐综合利用循环化延链项目等投资体量超40亿元、年度投资超1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项目将陆续落地投产,进一步提升区域行业竞争力。
“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惠农区不仅有现实基础,更有长远潜力。”马仲武说,惠农区依托产业工人、园区配套以及上下游产业协作优势,正在加速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记者 陈郁 王雨婷 李宏亮)
改革赋能攻坚突破 提振信心破浪前行
——访自治区人大代表、利通区区长王照陆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承启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紧紧抓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齐心协力应变局、稳大局、开新局。
吴忠市利通区地处宁夏引黄灌区的精华之地。刚刚过去的一年,利通区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干字当头、实字打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新进步,特别是获得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等33项“国字号”荣誉。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2025年利通区经济怎么跑?自治区人大代表、利通区区长王照陆表示,利通区将紧紧围绕各项任务,以实施好“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为牵引,坚决打好“十场硬仗”,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在项目投资方面,利通区将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力争162个年度计划实施项目一季度开复工率达60%,二季度达90%,三季度全部开工,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以上、增长5%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扩大消费作为强劲动能。
王照陆介绍,利通区将全力以赴提振社会消费,落实好国家促消费系列政策,充分发挥“以旧换新+商家让利”叠加效应,举办早茶文化节、汽车越野赛等系列活动,力争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5亿元、增长5%左右。
挺起工业“脊梁”,驱动“发展之轮”。王照陆表示,利通区将全力以赴稳住工业运行,进一步做实助企纾困、以产促销、“政银企”对接协调等工作,助力54家规上企业拓市场、增产能,46家减产企业增信心、消库存,持续培新量、挖增量、降减量,全年培育规上企业7家以上,全力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70亿元,增加值增长5%左右。(记者 王刚 李宏亮 王沛瑶)
努力让各族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访自治区人大代表、西吉县县长马天峡
过去一年,西吉县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经济总量突破百亿元,产业融合聚链成势,乡村“高颜值”“好气质”持续提升,“西吉牛肉”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西吉芹菜”入选《中国品牌十年路》典型案例,宁夏首个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落户西吉县……
“2025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两会精神,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改革创新精神多措并举提高农民收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销对接实效,开展有组织、定向化、技术型稳定可持续的劳务输出,产业就业共促群众稳定可持续增收。”自治区人大代表、西吉县县长马天峡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要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万人以上。西吉县拥有农村劳动力20.4万人。“今年西吉县计划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以上,其中实现有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万人以上。”马天峡介绍,西吉县将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县、乡镇以及村级劳务平台,每个乡镇安排专人负责劳务输出工作;健全劳务品牌培育体系,计划重点打造“西吉绣娘”等劳务品牌10个以上,鼓励每个乡镇打造劳务品牌3个以上;健全人岗对接机制,重点做好访企拓岗、稳内拓外等工作,助力劳务输出工作再上台阶;健全政策激励体系,进一步盘点梳理完善劳务输出和就业帮扶政策,简化补贴申报流程,做到应补尽补、应享尽享快享;健全服务保障机制,计划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技术培训,让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增收致富。
“西吉县将坚定不移地开展好‘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马天峡说,重点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油料、清洁能源、文旅康养等九个方面的产业,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增加产品附加值,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努力让各族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记者 周一青 常宽 王鼎)
精耕细作优产业 勠力同心谋发展
——访自治区人大代表、沙坡头区委书记宗立冬
2024年,中卫市沙坡头区爬坡过坎、顶压前行,破解了很多具有开拓性的难事,启动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实事。“中卫硒砂瓜”“沙坡头旱苹果”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建成全国首个“万卡+”智算基地,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列全国第四;现代服务业呈现强劲复苏态势,获评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称号……2024年,沙坡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4.03亿元,同比增长4.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5.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8%和7.4%。
“回望来路,沙坡头区各项事业取得的成绩,靠的就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冷静思考,沙坡头区必须增强‘加快赶考’的使命担当,以全面深化改革解放思想、赢得未来。”自治区人大代表、沙坡头区委书记宗立冬说,政府工作报告为沙坡头区今年的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和路径,增添了信心和动力,沙坡头区将因地制宜构建展现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宗立冬说,下一步,将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放在经济建设和产业培育上。目前,沙坡头区的第一产业正处于扩规提质的关键期,要系统性重塑品牌,精准开展产销对接。2025年,将在力促增量上下功夫,重点发力,力保沙坡头区在一产方面继续保持全区领先地位。在二产方面,沙坡头区将用尽办法保持钢铁、冶金等传统行业止跌回稳的态势,同时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出实招、硬招。沙坡头区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落地落实一批风电光伏项目,同时超前布局一批算力项目,为“中国算力之都”赋能。在三产方面,沙坡头区目前已经拥有一定基础的沙漠文旅产业。2025年,沙坡头区将按照扩充点位、丰富业态、优化服务、提升品牌的总体思路,在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产品服务上下功夫。同时,优化餐饮、住宿等一系列便民、惠民的行业门类,力促中卫成为大西北环线文化旅游的明珠。
“在继续坚持不懈推进三产发展的基础上,沙坡头区将一如既往地推进生态环保、社会治理全面深化改革,立足自身实际、讲求实事求是、努力精耕细作,全力以赴奋勇争先,努力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宗立冬说。(记者 尚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