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三月,黄河宁夏中卫段的河水一改往日的浑黄,呈现“翡翠色”奇观。
进入三月,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的山间积雪消融,春意渐次弥漫。
宁夏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宁夏以“一河三山”为基准线,构建生态保护大协同格局,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防沙治沙经验向世界推广、西海固“水故事”讲到了联合国、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被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中国十大生态治理典型案例、污染防治攻坚战“国考”连续2年获优、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8年实现Ⅱ类出境……
“一河三山”的安澜与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关键。连日来,宁夏代表团代表围绕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何利用生态环境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如何将绿色能源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等,为宁夏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绿水青山生金出银
保护生态环境,是创造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
3月初,泾源县六盘山镇三关口前,泾河支流——颉河清澈见底,潺潺流水与山间还未完全消融的积雪相互映衬。
距三关口2公里处的集美村,村民们或在温棚里忙碌,或在帮扶车间工作。“附近的采矿采砂企业都被关停了,经过生态修复,山绿了、水清了,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新春伊始,集美村村委会主任冯小平就开始盘算起今年村集体项目的发展,“我们村除了肉牛产业和中蜂养殖产业、中药材种植产业外,还有14栋温室大棚,村集体收入已经从几万元增长到去年的26.9万元,今年我们一定要有新的突破”。
吴忠市利通区牛家坊村,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已成为历史。随着环境治理的深入,这里已经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村委会主任马尚明说,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很当紧,生态环境保护更不能耽误,“好环境,才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收入”。
……
在宁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融入城乡群众的日常生活,重塑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发展格局。
如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宁夏如何更好地利用生态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财政厅厅长孙志认为,宁夏生态资源稀缺,如何将生态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始终是需要研究探索的重大课题。
“宁夏要充分利用好、转化好、吸收好生态资源,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新路径。”孙志提出,例如安排专项资金,统筹推进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等生态农业集约化发展;研究制定特色优势产业奖补政策,将绿色园区作为专项债券支持的重点,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等领域,推动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壮链延链;因地制宜壮大“生态+光伏”新经济,扶持发展林下康养、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建议支持宁夏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煤炭、煤层气等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规范矿业权出让收益,加快矿产资源价值转化,壮大地方财力,增强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劲。”孙志说。
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说,气象、文旅、卫健等相关部门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宁夏大部分地区平均气候康养旅游适宜度等级在“较适宜”及以上,但目前气候康养特色资源挖掘开发度不够,未发展成产业,赋能价值不高。她建议,加快推进“宁夏二十一景”气候康养资源与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挖掘,培育气候康养旅游产业,支持打造“宁夏二十一景”气候康养旅游特色IP,赋能生态价值转换;建议大力支持固原市打造六盘山区气候康养资源高水平开发利用试点,塑造“六盘山——中国气候康养胜地”品牌形象。
生态建设提档升级
日前,宁夏中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国利迎来了好消息,该公司创新研发的烧结多孔装饰砖系列产品获得中国三星级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随着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我们推进主营产品发展从量的拓展向质的优化转变,全面推进企业绿色转型。”胡国利说,目前,公司年消耗固废5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60吨、减碳1.4万吨。
中节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主动转型仅仅是宁夏推进低碳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之一。在宁夏,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生态建设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实施高效植苗等新技术新模式、206个“三山”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落地实施、废弃矿坑修复利用经验全国推广、固原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城市、经过宁夏两条全球候鸟迁徙通道的野生鸟类达到110余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持续提升。
——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以上、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5%、实现水土保持项目碳汇等3个案例入选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全国首个“纯绿电小镇”等3项成果分别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和防治荒漠化大会上交流经验,向世界生动展示美丽宁夏建设的最新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过去时,也是进行时,更是未来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宁夏,如何以“一河三山”为基准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现新突破?
“推进宁夏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先行区建设目标的首要任务。”孙志说,围绕呵护好“一河三山”目标任务,要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建设,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孙志表示,自治区财政厅将积极争取中央“三北”工程建设资金,统筹推进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河东沙地水源涵养等“三北”重点项目和黄河岸线锁边固沙“两高两新”示范工程,以及加快六盘山“山水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梯次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纵深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建议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激励机制和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强化税收政策支持,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行生态绿色债券,大力推广政府采购绿色产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孙志说。
“固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态文明建设史,从缺绿少水、十年九旱,到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全局性转变,生态账本越记越厚。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固原生态脆弱的基本面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全国人大代表、固原市市长杨青龙说,今年固原市将持续提升“建”的标准、持续加大“治”的力度、持续做好“转”的文章,以“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宁南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抓手,接续打好黄河“几字弯”固原片区攻坚战,建好宁南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区,推动“四水四定”由试点向全域拓展。同时,坚定不移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路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借5A级旅游景区创成之势,持续做好文旅康养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积极争取开展六盘山跨省区横向生态补偿试点,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宁夏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记者 李锦)
专家点评
推动宁夏生态发展新跨越
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李禄胜
黄河之水奔涌不息,贺兰山下果香四溢,六盘山巅云海翻涌,罗山域内绿树繁花。“一河三山”既是宁夏重要的生态坐标,也是宁夏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
进入新时代,宁夏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意味着,宁夏高质量发展有了新要求、新目标。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绿色低碳发展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谈保护,并不是束缚手脚不发展,而是要通过高水平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宁夏要坚持以“一河三山”为基准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推动宁夏生态发展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