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进西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22岁的马路鸽戴着防静电手环,指尖翻飞间将五颜六色的导线编织成精密线束。这个来自彭阳县古城镇的青年或许不曾想到,自己包扎的线束正随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驶向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以前,我在工地上;现在,我在大工厂的车间里……”不久前,在固原市组织召开的劳务输出现场推进会上,马路鸽站在发言台上,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坚定。从黄土田间到自动化车间,这个农村青年的转变,见证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浪潮中普通劳动者的涅槃之路。
黄土丘陵深处的彭阳县古城镇,曾是靠天吃饭的典型旱塬。马路鸽家祖辈守着几亩薄田,父辈们在沟壑间放羊种地的记忆,构成了他对世界的全部认知。
2024年6月,从银川市高级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的马路鸽犯了难:他是学校里的优等生,却在求职市场屡屡碰壁——建筑工地的烈日晒脱了他的皮肤,安装高速公路护栏划伤了他的手臂。“从事的都是体力活,半年挣不到1万元。”马路鸽回忆起那段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日子,手指无意识地捏着工装的袖口。
转机出现在今年春节。村干部得知马路鸽没找到稳定的工作,便带着招聘简章叩开马家院门:“孩子,比亚迪来招工了,政府包车送,月薪保底4500元,去试试吧。”
“我一个农村娃,能进大厂当工人吗?”招聘简章上“五险一金”“技能培训”的字样让马路鸽心跳加速。
2月7日清晨,马路鸽等几十名彭阳青年登上政府包租的大巴。车过六盘山隧道时,他把脸贴在车窗上,看着故乡的沟壑逐渐被秦岭的苍翠取代。
站在整洁的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仪表盘上的指示灯闪烁如星河,让他不知所措。彭阳县古城镇驻厂干部马建梅看出马路鸽的局促,一次次谈心,让马路鸽振奋起来。
一根线束要在几十秒内完成多道工序,手法得像绣花一样精细。由于刚开始没掌握技巧,最初的两周,马路鸽完成的产品质检合格率只有85%。为此,他放弃休息日,主动加班向同事请教技能,反复练习线束包扎手法。熟能生巧,马路鸽茅塞顿开,产品合格率很快飙升到99%。
2月17日,马建梅分享的一段视频让车间沸腾。当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讲述“中国智造”时,马路鸽突然意识到,自己包扎的线束正在参与国家新能源事业的整体发展。那天傍晚,他特意绕到停车场,暮色中的比亚迪车身光泽鲜艳。“或许我经手的线束就在这辆车里。”马路鸽有了成就感。
在比亚迪,马路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工作间隙的小板凳、温热的茶水、整洁的环境、耐心的领班、可口的饭菜、便捷的生活设施……这些细节让他深刻体会到企业关怀的温度。
3月15日,首月工资到账的短信提醒来了,马路鸽看着5100元的数字惊喜不已:“这比父母一年养一头牛卖的钱还要多。”
返乡参加现场推进会途中,马路鸽看到越来越多的民族自主品牌比亚迪汽车穿梭在街头,他倍感自豪。“以前觉得造汽车比登天难,现在知道只要肯钻研,农村娃也能成技术骨干。”马路鸽眼睛里闪着光。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马路鸽相信,每一根精心包扎的线束,都在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驶向世界铺路。而他,正奔跑在奋斗的路上。(记者 马照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