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的扶持加上愈加标准化的生产,助推我们生产的蔬菜卖到了新加坡。”5月3日,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镇凯歌村的恒温叶菜加工车间内,工人们将一箱箱贴着“六合”商标的冷凉蔬菜装车,中卫市六合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叶新强指着即将发往新加坡的50吨蔬菜自豪地说,这些蔬菜已经成为当地商超的“抢手货”。 近年来,中卫市聚焦自治区“六特+”产业发展,以“设施蔬菜、露地蔬菜、供港蔬菜”三大板块为支点,从全产业链谋划推进,冷凉蔬菜产业规模化建设、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升。
“过去单打独斗种小麦玉米,现在跟着‘公司+市场+基地+农户’模式种冷凉蔬菜,200亩地年收入翻了两番。”在沙坡头区东园镇瑞应村,种植大户周福新正蹲在田埂上检查蔬菜长势,“市里配了技术员指导水肥一体化,合作社还建了预冷库,早上摘的菜晌午就能锁鲜装箱。”像周福新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中卫市已培育出瓜菜种植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118家,建成200亩以上生产基地81个,带动20万亩冷凉蔬菜种植区实现“种得好”向“卖得俏”转变。
“过去一亩地用60公斤化肥,现在用有机肥替代后,不仅成本降了15%,蔬菜的品质还上了档次。更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健康、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瑞应村党支部书记李财说,我们在推动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注重量的提升,更追求质的飞跃。目前,中卫市通过创建13个蔬菜绿色标准园、3个现代化育苗中心,集成推广28项绿色安全技术,改造老旧温室3042座,使蔬菜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今年沙坡头区10.5吨净菜加工生产线的投产,更填补了本地蔬菜深加工空白,让“田头鲜菜”变身“预制精品”。
“我们已培育出‘瑞味源’‘俏三姐’‘韩闸韭菜’等具有辨识度、易流通的企业品牌40余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4个,中宁番茄、海原红葱等7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卫菜心’更被粤港澳大湾区和香港渔农署认定为信誉免检农产品。”中卫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卫市六合蔬菜种植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西蓝花、菜花、卷心菜等蔬菜,已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中卫市将继续深化全产业链发展,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蔬菜品质,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让更多“中卫绿”丰富世界餐桌。(记者 李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