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位于吴忠市利通区的宁夏丰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运输车辆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
“自从引进转化了宁夏农科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团队的新技术,公司粪污处理周期从过去的40天压缩至现在的7天,产能得到很大提升,订单承接能力也随之大幅增长。”该公司副总经理杨永刚说。
宁夏丰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粪污处理和肥料生产销售的中小型科技企业,通过为公司周边的奶牛养殖企业提供粪污处理服务、生产有机肥料实现发展壮大。近年来,随着全区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粪污处理订单不断增多,对公司技术和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旧技术解决不了新问题,该公司决定依靠科技实现产能和效益双提升。
2024年初,该公司带着技术问题在市场上寻求合作,但效果不理想。“要为具体的技术问题找一个‘精确答案’犹如大海捞针,市场的复杂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杨永刚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及时对接匹配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然而,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资源和渠道有限,及时高效找到技术“答案”却并非易事,很多企业因为无法对接优质科技成果解决自身技术问题,影响了发展步伐。
针对企业存在的困难,2025年初,自治区科技厅启动了科技成果“进园入县”服务企业行系列活动,向全区企业征集技术需求,帮助企业对接技术成果。
由此,宁夏丰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困境迎刃而解——工作人员上门问需求,详细了解公司遇到的技术问题并及时将企业需求入库上传。经过对外公布技术需求、对接科研院所、筛选技术成果,最终锁定宁夏农科院的相关科技成果,“技术答案”很快反馈到公司。
“从征集需求到找到合适的科技成果,用时不到一个月,对接到的技术成果也与我们的需求高度契合。科技服务高效快捷,真是为我们企业办了好事、实事。”杨永刚说。
经过前期对接沟通,宁夏农科院副研究员纪立东团队结合公司实际,定制化提供了解决方案。“我们从菌剂、技术、工艺、设备、产品还田等方面综合施策,通过奶牛粪污的标准化、规范化、堆肥化利用,微生物强化处理等技术全链条创新应用,让科技创新成果在企业转型升级中更好发挥作用。”纪立东介绍。
今年6月,宁夏丰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宁夏农科院正式签订技术成果转化合作协议,预期年处理奶牛粪污60万吨,年产高品质生物肥30万吨;工艺链碳氮减排40%以上,有机肥总养分提高25%以上。
“解决了技术问题,发展就有了保障。科技政策越来越好,服务精准送到‘家’,真是给我们企业帮了大忙!”杨永刚感叹。
据了解,为确保科技成果“进园入县”服务企业行活动取得实效,自治区科技厅前期组织相关单位深入吴忠市开展入企调研服务,挖掘凝练产业和企业科技需求60项,面向全国征集工业、农业领域先进科技成果300项进行发布,帮助企业找到最优技术成果。该活动还将陆续在全区五市各县(区)举办,不断推动区内外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全区各县(区)和科技园区转化落地。(记者 马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