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洼路村村民杨玉林来到自家的温棚前,掀开塑料幕帘,看着番茄挂满枝头,他笑着拍了拍崭新的砖墙,眼里充满了对丰收的期盼。
然而,几个月前,杨玉林的温棚还是一副漏雨塌架、破烂不堪的模样。“我家的几栋棚是2002年建的,安全性、保温性都很差,收成也不好。去年夏天的一场大雨泡塌了不少老旧温棚。”杨玉林说出了大家的无奈。
掌政镇作为银川的“菜篮子”,拥有5100余栋设施温棚,在保障农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超过15年的数千栋温棚相继出现墙体开裂、钢架锈蚀、漏雨透风等问题。
如何解决老旧温棚的“生存危机”,让设施农业焕发新生?兴庆区启动老旧温棚改造工程,先后争取自治区乡村振兴专项资金686万元、银川市冷凉蔬菜产业集群项目资金130.94万元,加上村集体自筹资金,对老旧温棚改造进行补贴。同时,因棚施策,确定加固、翻建、重建3种改造模式,重点加固墙体,增换温棚钢架、横拉杆、保温被、卷帘机、棚膜等设施,提高保温性和稳定性,提升大棚利用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
为破解农户资金短缺与标准统一难题,掌政镇镇河村创新“公司+农户”模式,由企业先行垫资施工,验收合格后农户用补贴返还,既解农户燃眉之急,又保证改造质量。党员干部更是带头示范,率先改造自家温棚,成立“党员帮扶小组”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户改造有信心、技术有支撑。
截至6月底,掌政镇已完成394栋老旧温棚的改造验收,400栋正在进行改造施工。“在改造基础上,我们还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在保障群众菜篮子、果盘子供应充足的同时,推动设施农业升级,助力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掌政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高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