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新修梯田种庄稼,几乎没多少收成。现在用了新技术,地肥了,当年就有产量。”9月30日,西吉县红耀乡张白湾村农户姬学怀的话,道出了宁南山区高标准梯田改土培肥项目带来的成效。
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宁南山区高标准梯田改土培肥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日前顺利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现场验收工作。该项目历时3年,为破解宁南山区梯田“地力弱、产量低”的“卡脖子”难题交出了亮眼答卷。
据了解,大规模“坡改梯”工程有效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但新修梯田表层肥沃土壤被削除、生土外露,导致土壤地力低下,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针对这一难点,项目团队从土壤机理到技术落地层层突破,不仅摸清了高标准梯田土壤质量变化规律,也找到了土壤肥力不足的病根,明晰了土壤碳库固持、团聚体结构稳定的关键机制,为后续技术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在技术实践中,团队创新成果丰硕。团队提出的有机-无机协同增碳培肥、土壤耕层快速培育、集雨田面优化耕作、多样化生物代耕等4套实用技术方案,让梯田土壤改良有了“定制化方案”;同时项目研发了2台深松深施有机肥一体机、2款增碳固碳靶向消障产品,解决了梯田土壤肥力快速提升和通体培育的技术难题。
此项技术成果已在宁南山区落地见效。项目在彭阳县白阳镇玉洼村、西吉县马建乡马建村等地建立5个示范区,示范面积2200亩以上,示范区作物产量较农户常规种植区提升了12.5%—19.2%,当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新修梯田翻了近1倍。(记者 马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