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过平罗黄河大桥,再也不用绕路堵半天,心里踏实多了!”10月27日清晨,货车司机王师傅驶经平罗黄河大桥预检站,看着清晰的指引标志和顺畅的车流,忍不住感慨道。这一变化,缘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创新推行的黄河大桥“三桥同治”一体化监管模式。
石嘴山黄河大桥、红崖子黄河大桥及平罗黄河大桥是石嘴山市的交通命脉。去年,807.28万辆次车辆从这里驶过,其中近半数是满载煤炭、化工原料的货运车,车辆穿梭往来,维系着区域产业的正常运转。近年来,平罗黄河大桥按照相关规定撤销了检测站,一些超限车让这座大桥频频“报警”;红崖子黄河大桥上,个别车打起“大车小标”的歪脑筋,逃费又避检;石嘴山黄河大桥由于邻省施工,车流量从日均8000辆次飙至3.1万辆次,3公里长的拥堵队伍,让司机们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的攻坚靶向。”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相关负责人说,针对问题难点,唯有打破治理壁垒,一体监管、科技赋能、精准治理,才能给3座大桥量身定制“诊疗方案”。
为此,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实行“非现场预检+精准查处”方式,既提高了货车检测通行效率,也提高了违法超限超载行为及时发现和精准查处能力。打造治超案件“一站式”办理,实行证据资料、称重卸载单线上传送,公安交管处罚决定书线上反馈,构建“人防+技防”的信息化治超模式。“我们联合多部门开展4轮集中整治,查处超限车199辆次,还在农村公路架设5处限高架和监控探头,将6起冲卡案件全部移交公安处理。”该局石嘴山分局八大队副队长王海涛介绍,目前已建成超限预检站,配齐称重设备与警示设施,执法人员24小时值守指挥调度室。“仅几个月,货车超限预警率已从9.6%降至0.99%!”
记者在红崖子黄河大桥收费站内看到,执法人员正与运营企业核对ETC黑名单数据。此前这里发生“大车小标”逃费案,石嘴山分局迅速联动公安立案,追缴通行费并将涉案车辆列入全国ETC黑名单。通过治理,石嘴山黄河大桥的变化更直观:原来3至5公里的拥堵车流早已不见踪影,4条检测车道和6个直行道高效运转。
经过一体化监管后,3座黄河大桥执法环境优化、通行乱象根治、拥堵难题化解。数据显示,辖区桥梁安全隐患显著减少,群众投诉量大幅下降。(记者 赵磊 实习生 马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