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聚焦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要求,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的难点、堵点、断点问题,全链条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赋能增效提速,全流程审批时限平均提速40%以上。
以标准化为牵引,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域“同标准”受理
建立全域一体、上下贯通的审批管理体系,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一个标准办到底”。统一审批事项材料,按照“四级四同”最新要求,修订发布《宁夏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及材料清单(2023版)》,梳理形成涵盖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备案、第三方机构审查、市政公用报装接入等66个事项、267项材料的清单,实现“清单之外无事项、无材料”。
推进分类定制审批,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分类定制审批”模式,分类优化建立不同类别项目审批事项、材料、流程、环节和时限清单,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主题式”审批,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别提速15%和30%以上。创新新增国债城市排水防涝项目专题应用场景,实现“点对点”高效审批。在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设置材料“必要、非必要、容缺、共享”四色清单,对已有材料直接调用,有效解决重复提交的问题。
完善跟踪问效机制,依托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监管系统统计分析功能,每两周发布一次审批指标通报,每月发布一次审批情况报告,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地审批改革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估,推动以评促改进、以评促提升。联通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对办理情况第一时间进行评价,“倒逼”审批人员持续提升业务素养,提供优质服务。
以规范化为支撑,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域“无差别”办理。
全面规范各类审批行为,让“无差别”成为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特别通行证”。规范并联审批行为,积极推进多证联办、极简审批、综合联办等并联审批模式,全面推行一般工程“三证联办”(规划两证、施工许可)、特殊工程“四证联办”(规划两证、施工许可、消防审查),全区并联审批率达到70%以上。因地制宜推进联合验收,构建“一家牵头、多家协同、全程联办”模式,联合验收率达到42%,验收时限由148个工作日压减至20个工作日。着力构建“一早介入、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体审核”的“五位一体”水电气暖网联合报装“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体系,审批材料由17个统一规范为8个,审批时限由21个工作日压减至10个工作日。
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发布并动态更新全区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建成与审批系统互联互通、申请人可自主在线选择的网上“中介超市”,将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中介服务机构全部纳入,搭建“淘宝购物式”应用场景,通过服务标准、收费标准公示和红黑名单管理、多方主体评价等方式,全面规范中介服务行为,着力解决审批承诺时限与企业办理时限感受不同步的问题。
规范审管联动行为,全链条打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宁夏建筑市场监管服务系统,推动施工许可与质量、安全报监手续“一站式”在线办理,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与质量安全及施工现场管理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共享施工许可信息3000余条。将部分符合条件的验收事项纳入过程性监管,前期检查、监管各类资料作为后期验收备案的主要资料,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审管一体化”。
以便利化为导向,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域“一张网”审批。
坚持从申报、审批两端“减负”入手,为企业和审批人员办事提供最大便利。升级审批系统,全面完成3.0改造建设,明确为期6个月的2.0与3.0双系统同步运行时间段,通过前置库对接等方式,确保审批管理、数据推送“无感”衔接、不间断。全链条畅通与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投资在线监管平台等专业系统的联结,实现更高水平的数据实时共享、办理到期预警、全程督办监管功能,工程建设项目高频审批事项100%在线办理。在工程审批系统中开发建成远程踏勘模块,从审批、验收各个环节多维度运用音视频、远程联席会议等技术进行远程视频联合勘验,勘验结果直接作为相关许可办理的条件,踏勘时限由148个工作日压减至20个工作日。
畅通数据共享,在宁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监管系统设置材料“必要、非必要、容缺、共享”四色清单,对已有材料直接调用,有效解决重复提交材料的问题。打通与政务服务、投资在线、公共资源交易、房屋普查、数字化审图、电子证照、网签备案、不动产登记等专业系统的联结,依托自治区共享交换平台、智慧住建数据池和房屋建筑基础数据库,充分应用房屋建筑物普查回流数据,即时调用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监管、图审、房屋预售等相关数据,实现审批过程、审批结果实时共享、全程共用。
强化信息赋能,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无纸化”报建和审批模式,累计发放电子证照6769份,电子化材料应用率达到55%。搭建BIM模型浏览平台,实现BIM数据轻量化发布、轻量化展示,4026个施工图审查项目全部提供了BIM模型。依托“我的宁夏”手机App,开发建成具备发布政策、查询进度、简易申报等功能的工改小程序,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向移动端拓展延伸。(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