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以制度建设为统领、以数据赋能为支撑,推动信用体系实现由“夯基立柱”向“示范引领”的整体跃升。2023年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连续多年获评“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2025年2月,银川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在全国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列第15位,创历史最好成绩。
信用制度体系持续完善。印发《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实施方案》《银川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5年)》《银川市202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贯彻落实〈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责任清单》等文件,构筑起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四梁八柱”。围绕政务诚信、信用监管、信用修复、信息管理等重点领域,出台配套政策100余项,形成“1+N”制度矩阵。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组,构建“工作组统筹、发改牵头、部门联动、县区落实”的协同机制,将信用工作纳入全市年度效能考核,各级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
持续丰富“信易+”场景化应用。为了表彰并鼓励优秀企业家,“信易游”向全市55家景区开通了绿色通道服务。面向诚信纳税企业,优化办税缴费服务,推进“银税互动”,通过加强银行与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共享合作机制,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纳税记录评估其信用状况,并据此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融资产品和服务。
持续推动政府守信践诺。银川市通过信用信息平台成功对接了67个相关部门。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模式,使各职能部门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为后续的监督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有涉及经济活动的重要合同均需录入信用信息平台,涵盖政府采购合同、建设工程合同、金融服务协议等多类合同类型。通过信用信息平台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违约行为,可以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督促相关方履行义务或承担相应责任,可有效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几率。(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优化服务中心供稿)